提高普通话水平 助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doc提高普通话水平助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2016年海南省开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大力展开“生态经济”建设行动,乡村组织发展生态旅游业,挖掘各地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魅力的旅游服务基地。现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也不容忽视,比如规范的语言文字。普通话的推广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就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本文将探讨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对于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广普通话的措施。
中国 5/vie
关键词:普通话;海南美丽乡村;对策
2016年海南省审议通过《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计划提出,在农村组织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每个乡村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主要依托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以其热带景观、碧海蓝天、清新空气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观光。说到海南岛的人文底蕴,无论是物质文化方面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还是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等都足以证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展乡村旅游光是凭借这些硬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文化软实力的辅助也不容小觑。比如村民的文化水平,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能通过当地村民的描述自然能让游客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目前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仍有些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村民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这也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
一、海南乡村地区普通话推广的现状
2010年海南省颁发了《海南省实施办法》,主要是对以下特定群体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的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包括语文教师、解说员、导游员、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等,这些人的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近几年,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各行各业为了提高其服务接待能力,也积极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推广工作。加之海南本身是移民岛,向来有吸纳优良文化的传统。所以,海南普通话推广工作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海南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的乡村地区,其普通话水平仍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就是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普通话,有的老人根本不会说普通话,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落后偏远地区。有些人虽然会说普通话,但方音很重,在表达方式上仍夹杂着海南方言的特点。比如把付钱说成“过钱”,把瘦肉说成“臭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不合规范的用法在交际中都容易引起误会。这种现象几乎遍布整个海南方言区。综合来看,越落后的地区普通话水平越低,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此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所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对于提高服务接待能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直接的辅助作用。
二、海南乡村地区普通话推广难的原因
近几年海南虽然一直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但乡村地区的普及程度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杂的海南方言
海南岛,,常住人口不足九百万,但在这个弹丸之地上,存在着十几种纷繁复杂的方言。而且这些方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地方即使距离几步之遥,村民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一定障碍。不仅如此,海南方言属于闽南语分支。闽南方言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所以它和普通话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对本地的大多数人来说,一出生最先接触到的自然是海南方言,平时使用最多的也是海南方言。所以一些发音
提高普通话水平 助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