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研究.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研究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研究
 
 
仝广顺
【Summary】: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不协调,相互之间的在合作与交流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部地区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但是在经济体内部,他们之间的创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合作与分工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样的
情况之下,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来提升京津冀产业结构的细部内容,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Key】:京津冀;产业结构;产业协同;研究;对策;现状
区域一体化属于城乡一体化模式的高级阶段,这样的模式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产物。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的特殊性,想要在这些区域进行一体化模式的融合,就应该将产业进行协同发展,并将产业协同机制的确定,以此来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多方双赢。实施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机制发展,就应该协调相关的发展战略。产业协同机制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内容,想要走一条科学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容,必须将产业的内容进行统一性的规划,这种统一规划的产业协同模式就是促进机制发展的基础内容,以这样的内容形式来保证京津冀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的共同目标。
1、京津冀地区研究背景
京津冀地区,指的就是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当前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和天津占有很大的优势【1】。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以河北省为广阔区域的特殊经济带。由于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无论是从各方面资源的汇集上,还是在人才的聚集上,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市的制造业在北方的发展是相当发达的,再加上积极地发展金融行业,经济实力于是不容忽视。河北省的经济状况,虽然不能够与北京、天津相比较,但是河北省的优势在于拥有广阔的土地,加上各种丰富的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
有很大的潜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研究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机制,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2】。
2、京津冀地区研究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新的要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3】。这样,对于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不能够形成合作的关系,相互之间的交流较少;其次产业分工不合理,不能够形成一体化的发展链条,这也就导致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因而,研究京津冀读取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最大程度内发挥自己的产业结构优势,具有很大现实和理论意义【4】。
3、基本理论概述

区域协同发展,指的是发挥区域内各个经济成员的优势,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实力。对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相关的经济理论都可以利用【5】。
第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他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在经济学领域提出了许多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该理论中推广了在不
同的行业内都可以采用分工原则【6】。该理论主要阐述了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成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并且分工可以产生绝对的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分工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区域的协同发展,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经济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这样便可以在最大的程度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7】。
第二,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解释了在绝对优势理论下不能解释的现象。该理论认为,要进行分工,两个经济体之间在各自的技术领域具有的是相对优势并不是绝对优势。如果一方在生产过程中,自己的各方要素具备的是绝对优势,另一方如果处于劣势,那么双方则不会产生分工。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要解释的现象【8】。
第三,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不是一种,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生产技术水平相同,但是生产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会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由于具有同样的生产技术水平,带来这种差异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要素。这样要素之间的差异,只要源自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对于此要素的丰裕程度【9】。
通过对上述三种理论的分析,三种理论都是在解释劳动分工以及贸易的由来。在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也就是要将北京、天津、河北看做是三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彼此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从而让三方的经济得到共同的发展,产生1+1+1>3的效果【10】。

第一种,增长极理论。它是由弗朗瓦索佩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为区域产业优势怎樣发展做出了解答。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在特定的城市聚集,会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会带动城市周围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不同产业的增长极作用,有效的带动周边相关经济的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整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11】。
第二种,梯度开发理论。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后来通过胡佛等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开发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优先发挥高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在由高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低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地区划经济特区,然后在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依据的便是这样一种理论。这样的发展理论,对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2】。
第三种,协同理论。该理论由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它主要是研究在开放的系统下,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怎样通过自己的内部协同作用,从而出现在时間、空间上的有序结构。京津冀地区,三方的产业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何建立协调机制,让三方之间的竞争变为合作,达到内部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13】。
4、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北京市市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北京在京津冀经济区域内处在最核心的地位,它的经济实力最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对下表的数据分析,在近些年来,北京市发展
最迅速的就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大,相比较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后面两者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处于“三二一”的结构【14】。

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处在京津冀经济区域内的第二经济中心,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北京市有相似的地方,它的产业发展处于“二三一”结构。也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略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经济区域中,河北省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同期的经济发展中,河北省的经济总量最高,但是产业结构的水平较低。通过表3的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占有最大的优势,第二产业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上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支柱产业【15】。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2004年的时候,这三个省市已经开始探讨有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形成了一些想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三个经济主体在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上来往日益密切,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
首先,交通不发达,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北京最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在交通上与两个地区之间没有建立起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枢纽,在机场和
各个城市之间没有直通的路线。由于交通网络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就阻碍了彼此之间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其次,区域内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虽然河北省的经济总量最大,但是它是十一个城市的发展综合,平均下来,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就产业结构而言,北京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天津市与河北省同样处于“二三一”结构,但是河北省与天津市的发展并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河北省仍然落后于天津市的发展。
最后,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分工不明确。在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中,三个省市的经济合作不强,相互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建立起协调机制,是的各个主体之间只顾自己的发展,在产业之间处于竞争的状态。这个问题,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地区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5、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北京市的核心经济主体的作用。通过建立起发达的交通网络,加强北京市与天津、河北的经济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核心扩散总用,从而带动天津与河北第三产业的更好地发展。通过与北京、天津的产业联通,可以更加快速、全面的促进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缩小三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结构差距【16】。

我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指导作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总用。政府要积极引导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三个区域内相关的行政事项的办理上采取一定的便利措施,真正的实现三个省市的平等、共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之间的分工也并不明确,设置专门的产业调控机构,对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产业调控机构的作用就是为了调配三个省市的资源,促进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从而实现产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在京津冀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实施。另外,对于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公平有序的进行,也具有身份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的社会公共力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监督作用。这样既能够保证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能够保证三个省市人民共同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的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系统发展的现状以及产生的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要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三个省市的共同努力。在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Reference】:
[1]冀文彦,史兵,——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视角[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06):8-12+33.
[2]刘邦凡,何太淑,张贝,(一)——以京津冀智慧旅游创新组织与机制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6,(28):18-19.
[3]王春杨,——兼论体系结构甄别机制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21-33.
[4].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08):7-8.
[5]—借鉴日本首都圈经验[D].河北大学,2016.
[6]——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学习论坛,2016,(04):32-37.
[7]牛玲,、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基于京、津、冀三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数据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02):10-11.
[8]杨树东,[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第十届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10 KB
  • 时间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