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按内容分为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简介 2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风骚
拓展知识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后来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后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也值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垂髫——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指古代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成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卫风. 氓(méng)
《卫风. 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全诗六章,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即:靠近。谋:商量。]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非。子,你。愆(音qiān):过,错误。]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2章,追叙恋爱生活。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载……载……:一边……一边……]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诗经氓PPT课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