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歌》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威武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诞生于1939年。距今已有77年历史了。这首歌被新四军军部规定为官兵必学必唱曲目,每逢休整集会,必全体高唱《新四军军歌》,其次是《八路军军歌》。它和《八路军军歌》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战歌。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军人誓死完成中央军委规定的“东进”任务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新四军的成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立志报国的爱国人士,其中包括一批文化人。文化人的加入,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使部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嘹亮激昂的抗日救国歌声,使战士豪情满怀,令敌人闻声丧胆。但当时大家仍感遗憾的是,新四军自成立以来,还没有一首自己的“军歌”。1939年春,为了动员新四军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军首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陈毅与何士德。
陈毅当时任新四军军事委员会副书记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时年38岁,他从军部返回苏南后,很快就于3月30日完成了《新四军军歌》歌词初稿,题名《十年》。这是首新诗,共3段35行,主要歌颂新四军及其前身长达10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4月上旬,陈毅派专人把歌词送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又由袁都认为陈毅的歌词写得不错,但尚有点儿不足。这样,由叶挺、项英主持,组织袁、周子昆、邓子恢、李一氓、朱镜我及黄诚等人,对初稿进行了集体讨论。最后大家决定,把原来的三段歌词改为两段,歌名由《十年》改为《新四军军歌》,改动后的歌词更确切地体现出军歌性质,歌词中的光辉奋斗历程更精炼概括,歌词还特别突出中央军委为新四军确定的
“东进”战略方针。集体修改稿完成后并未最后定稿。项英强调要等与陈毅商讨后再定稿。5月陈毅从茅山根据地回到军部,听了大家的意见,基本赞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陈毅再次执笔,在集体修改稿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琢,遂成后来的《新四军军歌》歌词。歌词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叙述历史和传统;第二段主要讲现实斗争,并突出向敌后进军的行动方针。整首歌词激情奔放,气势恢宏,流畅洒脱。第一段歌词最后“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和第二段歌词最后“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重复三遍来结尾,使主题更加鲜活、具体,歌词可谓达到很高的境界。1939年6月,歌词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
歌词定稿后,由冯定送给新四军鲁迅艺术团团长何士德谱曲。
何士德(1910―2000),广东阳江人,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专音乐系,1934年转入国立上海音专,学习声乐、作曲,同时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组织“洪钟”合唱团。1937年任“国民救亡歌咏协会”的副干事长兼总指挥。1938年在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文化队从事音乐工作。这一时期创作了《新四军军歌》《渡长江》《父子岭上》《我们本是一家人》等歌曲。1941年到苏北鲁艺华中分院工作,又创作了《新四军
《新四军军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