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工程.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引言
跨过21世纪的起跑线,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描绘出一幅新的美好前景。但是,自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出现以后,能源与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各国纷纷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70年代末,环境、能源、粮食、人口问题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当前的危机。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规能源的节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环境评价在我国法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日趋完善,对于城市合理规划、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减少污染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涉及到生态环境评价的问题,尤其是能源利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绿化等方面问题,我国起步还比较晚。因此,为促进校区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室外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生态环境评价,同时以校区为例,重点研究校区新能源利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噪声控制等问题。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可见,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则是认识和评价人类活动使环境发生或者将发生哪些变化,又强调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即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 EIA)概念最早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EIA在概念、指标体系、制度等方面都不断完善。最初,EIA仅局限于单个建设项目的评价,称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建设项目EIA)。但是传统的 EIA 在应用中遇到问题,由于其局限性而面临挑战,于是新型的EIA产生[1]。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 EIA 应用到规划层次。到了80年代初期又将 EIA 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80年代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运而生。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生态环境评价及环境影响后续评估或称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EIA 是其他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其他EIA是EIA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几类典型的新型 EIA 及其发展情况[2]。

EIA 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是指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过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可以是部门、国家甚至全球,识别的影响是宏观的和综合的。在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荷兰、美国和德国有较大发展,在这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实践。

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为区域布局、性质、规模、结构及发展时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发展较快,处于部分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美国曾在西部8个州的能源资源和南部13个州进行了区域环境评价,日本曾进行一系列的滨海工业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指系统分析和评估累积影响源、累积过程和累积影响,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做出解释,估计和预测过去的,现有的或计划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馈效应,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内容、规模、速度和方式。累积影响评价兴起于80年代,但是发展较慢,至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总量控制包含了部分累积影响的思想,但执行的范围和深度还不够[3]。

指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及其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和判别。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由于目前世界环境的总体恶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协调性、公平性和持久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层次。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下,暴露出许多缺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⑴评价层次的微观性、公众参与的不足性及评价对象的狭窄性,使其不能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要求;
⑵评价标准的静态性和评价规模的

环境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270629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