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主要观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主要观点 】是由【bkec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主要观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主要观点
一)“观课议课”的一些理论问题和考虑
1、“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和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听”指向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搜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和故事、师生的状态和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精品文档请下载)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搜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老师专业素质的开展,课只是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假设说评课是把老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那么把老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精品文档请下载)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老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普遍性、一线老师参和,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精品文档请下载)
2。“观课议课”的追求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老师,,老师单纯承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老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和态度,从承受到参和,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照顾的人际气氛。(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开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对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展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精品文档请下载)
上述三者既是目的,又是彼此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共同开展的过程。但在理论中,应该先把改进课堂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老师容易感受。只有感受到对自己有实际帮助以后,老师才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参和,“观课议课”的综合效益和目的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精品文档请下载)
3。观课如何“观”
“观课议课”过程中,“观”是根底。“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没有了“案例”,“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靶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观课时,至少有这样一些事情必须做: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老师,,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考虑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络。第三,要考虑:假设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考虑: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考虑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精品文档请下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点还只是普通观课者“观”的任务。假设是组织者,还有第五项任务:考虑如何展开议课,如何组织议课,如何生成有价值的议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4.“观课议课”主题的预定和生成
“观课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议”。这样,选择和确定“议”,还是在观课中发现和生成问题好?肯定地说,需要兼顾。但详细怎么操作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下评语,“观课议课"不必面面俱到,要集中焦点。,“观”和“议",大家就能有所选择,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了防止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比方关注师生关系,关注启发和提问,关注教学思路和线索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要遇到的,而且是课堂上肯定要出现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个问题是确定主题以后,从哪些方面观察和讨论?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老师专业开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和如今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程度。比方,原来大家只用铅笔,如今多了一种毛笔的工具,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想要成为画家、书法家,那么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说的是,观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精品文档请下载)
再说生成有没有必要。当然有,这种生成不仅因为课堂教学开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更因为每一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这个过程最好不是单纯的传递,而是变成一个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共享过程.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般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困难,所以生成问题对老师的“观课议课"才能是一个考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需要读书,需要积淀,需要进步综合素养,需要在长期的“观课议课”理论中“修炼一双看课的眼睛”.(精品文档请下载)
5。“观课议课”中的人员构成
对于“观课议课”的人员构成,有的朋友建议这样一种构造:“专家+指导+家长+老师+学生”。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老师的教学,假设这些人都懂教学,而且又有时间,当然很好。但是,我认为,今天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时间并不充裕。“观课议课”当然要追求质量,但这种追求又必须在尽量减少烦琐程序的情况下施行,不能让组织者和参和者感觉太困难,这才有推广和运用的可能性。所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这些人员需要精简。(精品文档请下载)
首先,要“简”掉家长。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有的家长未必懂,也未必有兴趣。
 :(1)在今天的背景下,,就不好说话了,就冷场了,“议”就没了那种“味儿”。(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老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但如今很多指导却难免不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评价中。(3)也有的指导,对教学本身并不在行,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大家只好随声附和,议课也就失去了对课的改进价值。
(精品文档请下载)
再下来我要“简"掉专家了,这是不得不“简”的。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专家当然好,但是很多情况下,专家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没有专家,我们就自己掌握这种方法,逐步从由别人提问转向自我提问。当自我观察和提问成为习惯,我们也就开展变化成为了研究型老师。“观课议课”要改变老师的教学生存方式就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的。另外,在没有外来专家的时候,学校需要培养自己的“土专家”,通过“土专家”引领大家。(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把学生放到倒数第二的位置。理由很简单,学生的变化是教学最终的效果,要以学论教,就要问学生对课的看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老师当然是“观课议课"的主要成员。一样学科有利于深化,“观课议课”的,抱着虚心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受到很多启发.(精品文档请下载)
另外,“观课议课”提倡和鼓励各种观察工具和技术的介入,比方摄像,比方数据采集、统计、处理和分析。假设需要这些技术介入,相应地也就欢送相关人员的参和。(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议课的本质是参和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展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讨论教学理论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和,重在引起参和者对话交流,在参和中促进参和者思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因为未必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迫性的指示和指引。(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抑制参和者消极承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精品文档请下载)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展讨论,并商议解决方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展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老师描绘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根底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老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时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老师;第三步,授课老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考虑得以表达;第四步,参和者对彼此的意见进展考虑和讨论.(精品文档请下载)
“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和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老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的,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构造:“假设你来教……”“假设我来教……”
“假设你来教……”它既要求参和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和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设我来教……”那么表达了参和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老师“共在同行”的参和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缺乏,而是当成参和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理论角度、操作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讨论新的可能,使参和者有时机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宜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和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话语构造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精品文档请下载)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详细进步或开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理论:(精品文档请下载)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程度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老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次,“老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老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道路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道路: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考虑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考虑老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紧扣教学效果,讨论进步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根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那么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施行配合、进展帮助。这种参和,有利于培养参和者彼此的合作精神。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精品文档请下载)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历;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络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历。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历;只有在此根底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络——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火烫伤”,并因此指导将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防止烫伤——才称得上经历。在杜威那里,经历意味着经历和建立联络。有效议课在认识联络中理解教学,发现可能,改进教学.

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主要观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