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摘要】社会公正蕴含权利分配的公正、机会分配的公正、利益分配的公正、执行规则的公正等内涵。社会伦理秩序的问题多是由于社会公正缺失引致。社会公正通过社会管理者建立制度的公正得以实现,其通过对民众的道德感召力量、社会行为的矫正,以及对社会行为的优选效应,实现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社会公正伦理秩序行为规范【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公正与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关系解析
社会伦理秩序的特点。社会伦理秩序需要外界影响作用于社会公众的内心,形成个体普遍具有的伦理观念,成为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合乎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才能得以建立,进而形成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一种方式是直接通过伦理规范的教育教化,将伦理规范灌输到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教育对于伦理秩序的构建重要却脆弱,因为一旦在现实中受到冲击,则其所形成的一整套理念极容易崩塌。要形成牢固和长效的社会伦理秩序,形成和谐的、道德的人伦关系,则需要社会的公正。
社会公正与社会伦理秩序的关系。公正有公平和正义的双重内涵,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即在人的基本权利、行事规则、机会获取、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公平,以及以正义的方式维护这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可以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而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因此,以社会公正来引导构建社会伦理秩序,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如果社会公正被破坏,遵循良好伦理秩序者受害,而破坏社会伦理秩序者受益,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坏,社会的不公正破坏了社会伦理秩序,社会伦理秩序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正。
因此,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并非一项可以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长期保持社会公正,人们在公正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
作为一种社会基本伦理的社会公正的含义
人的活动需要遵循社会伦理秩序,而良好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社会结构的基本伦理包括公正、民主、自由等方面,与具体民众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同之处,是对于社会管理者意即管理制度设定的道德准则规范。作为整个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伦理认定,其不体现为具体的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而体现社会对于其成员的权利分配的公正、机会分配的公正、利益分配的公正以及规则制定的公正。
权利分配的公正。一个公正的社会,首先体现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平等,其社会成员应公平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平等享有最基本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的尊严权、财产权、劳动权等;享有平等权,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保障权,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另外还有受教育权、知情权、发展权。一个公正的社会,在向其社会成员分配和提供这些基本权利应该是公平无差别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资格享受的。
机会分配的公正。所谓机会分配的公正,意即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机会是平等的。机会的平等不意味着发展结果的平等,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个人努力、个体抉择等方面。机会平等意味着,由社会提供的社会成员发展竞争的机会不会因民族、肤色、出身等方面而有差别。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应该无差别地开放机会,让社会成员公平竞争。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