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有关虔诚的抒情散文-虔诚 】是由【冷瑟的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有关虔诚的抒情散文-虔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有关虔诚的抒情散文:虔诚
有关虔诚的抒情散文:虔诚来自甜撩句子网热点推荐。:乡下女人在烧香拜菩萨的时候都会十分虔诚,这种虔诚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感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虔诚》这篇文章吧!
我总是难忘那些到四乡庙里去烧香拜菩萨的乡下女人,她们对释迦牟尼佛祖、观音娘娘、弥陀菩萨的虔诚,不,对一切佛和菩萨的虔诚,常常让我感动。
那时,正是破除迷信的时候,烧香拜佛无疑是迷信之举。而散布于远乡近村的寺庙,有的已被撤除,有的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已被政府挪作他用。但这些乡下女人心犹不甘,信仰之火依然在胸中焚烧。她们时不时会约上几个同伴,偷偷摸摸地去庙门前焚上几炷香,磕上几个头,以了却她们的心愿。待“政策〞稍有放宽,“风向〞有所转变,她们便成群结队地沿着乡路大胆地往前走去。她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上扎着花花绿绿的包头布,手里挽个蓝印花布包裹,她们见人很拘谨,但走起路来却风尘仆仆。一看她们的脸色,就知道这是一群性格慈爱,勤劳朴实的村妇。她们一辈子为生活而劳碌,她们平常几乎和男人们干一样的农活,过着贫困而下贱的生活。而此刻,她们的脸上微露着笑容,双眼放射出希望的光泽。
春天的时候,她们宛如大路上吹过的一股衰老的春风,从田野、村道走出来,离开各自的家,也许是平生最后一次的远足,要了却当年在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她们觉得佛祖和菩萨保佑过她们,理应前去报答,她们相信唯有佛祖和菩萨还记得她们的心愿。走累了,她们就地坐在泥路旁,拿出自带的糕团或面饼,一边啃着,一边看着田野里的庄稼、野草和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她们把随身携带的香火和信物拿出来仔细检查一番,生怕刚刚在路上失落了些什么,然后重新一层一层地包裹,小心翼翼地看护。因为这是要贡献给她们心中的佛的礼物,必须得像守护一个新生儿似的守护好,不能出一点过失。否那么,心就不诚了。俗话说,心诚那么灵,心不诚,拜佛也就不灵了。记得当年穷乡僻地的小庙残殿,大多门窗不遮风雨,院内杂草丛生,绘出了无尽的破落和寂寞。但佛像前却往往残留着香烛,透露出常有人前来虔诚膜拜的讯息。而大批香客的到来,无疑让小庙重返香火旺盛的景象,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庄严和神圣。
乡下的庙宇该去的大多已去过了,就该去城里了。近那么嘉兴,远那么杭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杜牧当时当地的约略估计,我们杭嘉湖一带究竟有多少寺庙,谅难统计。信佛者不可能、也不必每寺每庙都去拜佛进香,但杭州的上天竺、灵隐寺是一定要去的。每年春天去杭州烧香,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似乎各自心中的信念在暗中促成她们的一致行动。外婆和其他农妇一样,老早就开始吃素,打点行装,子女们也给过了香烛钱和她路上的盘缠。出发时间一到,她们一个个背起黄色的香袋,在天色朦胧中走进香船,然后沿着运河一直走向杭州。在这支队伍里,除了摇香船的,几乎没有男人。我奇怪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头为什么不像她们那样,而宁肯老清早起来在满是烟味的老茶馆里吃茶聊天,或在田头地角忙这忙那,佛或者道的事情就统统交给这些家里的内人。可以说,中国古代宗教的心智就这样秘密地渗进了这些穷苦女性的细腻与华美中。
到了目的地,她们站起身子,活动一下发麻的腿脚,整理一下行装,换上了新的头巾和外衣,然后带领香烛上岸,埋着头赶路。年纪更大的老太太,大多腿脚不灵便了,赶路的样子也越来越吃力。进了寺院,上了香烛,跪在佛祖和菩萨面前,菩萨的脸也看不大清了,却喃喃地自语着,或希望佛祖保佑她来世投个好胎,不再受苦受累;或祈求菩萨保佑家族发达、子荣孙贵。边祈求,边流下热泪。也许她们预感到自己已来日无多,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再来,所以她们跪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磕头叩拜,长时间地不想起来。于是,她们头上的头巾也随着她们的起落,高低飘动。也不知道这是巾动还是心动,如果是心动,那才是拜佛的本质。据说,只有心动,才会获得禅悟。此时,佛殿上红烛高烧,佛光普照,袅袅梵音似乎从云端天际飘飘而来,直入她们的内心。她们觉得,每一次进香都是一次感恩的行动;每一次进香都是一次善的洗礼。如今拜了佛祖,还了心愿,她们感到心神皆爽,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遗憾,她们的脸也变得明净起来,如初霁之云,初上之月。
出得寺门,抬头望天,白云悠悠,远离了尘世喧嚣,难得忘却了诸多烦恼,这些老姐妹们又在繁华的街道上,前前后后地走着,相互照看着。她们没有赶闹市的兴趣和习惯,但她们忘不了要去卖鱼桥头买几只杭州篮、几把天竺筷回去。这不仅是她们到杭州烧香的象征,也是赠送给亲戚朋友的最好礼物,更是为了把佛缘和好运带回家去。
作为小辈,我经常留心察看这些称之为香客的农村妇女,从她们抿紧的嘴唇和平淡的笑容之间,发现了一种十分一致的神情相似的苦难,相同的命运,是佛使她们相互信赖,抱成一团,结成共同的信仰和虔诚。那是一种老派不死的坚毅,一种倍受苦难的清醒。她们像我的外婆一样,犹如一棵烈日下的禾苗,带领信仰,带领希望,带领一颗平常心,年复一年地走在向善和感恩的路上,随遇而安,随缘而化。
作者:吴顺荣
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有关虔诚的抒情散文-虔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