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佛语经典语录 1.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佛语经典语录 1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佛语经典语录 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佛语经典语录
经典佛语的语录篇一
1、物随心转,境由心造,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在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欢乐的生活。
2、人海茫茫,谁也不曾孤独,心地的宽厚,承接着人生全部的凹凸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狭隘,挖掘生命重复的苦痛,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观,包涵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难能珍贵的理性,面对全部苦恼的凌厉,更应当学会坦然处之,化解消极。
3、生活里我们要检查自己那些躲避的念头和拖延的理由,这个世界怎么样,它和我们的心地是不是温柔有关系,和我们的心态是否友好有关系,这天下事就像牙齿咬舌头,一切都在协调中存在。
4、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5、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
7、人往往被他所属的群体绑架,被自己所属的派系绑架,因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不真实的,一切都像电脑程序一样被现实设置,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程序规范运行。万一不兼容,他或者被停用,或者被置换,或者被当做病毒清除。他只能为所属的群体和派系而存在,没有谁在乎他作为人的基本属性。
8、佛法其实很平凡,修行之道无非平常生活,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题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尤其当压力缠身时,心心念念都是苦恼,又何来吃饭睡觉的平常心?
9、真正的爱情,即使在情感浓烈的时候,也不应失去理智。虽然爱情常会令人变得盲目,但理智还是要存在于相爱之人的心中。假如爱得乱了方寸,失了方向,最终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对方,这样的爱通常都是有问题的。
10、僧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日:"龙腾沧海,鱼跃深潭。"
11、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12、慈善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志气。
13、成就一切智,入于深法海。
14、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行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敬重佛陀而不敬重众生呢?
15、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16、群居闭口,独坐防心!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喧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17、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由;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18、人们常说:"希望越大,悲观越大。"一个人的希望越大,目标越大,得失感就越大,挫折感就越强,也就越简单感到苦恼和苦痛。假如一个人一生都在为一个妄念奋斗,那他的一生只能与苦痛相随。因此,人们要懂得区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妄念",抛开不切实际的妄念,为生活中切实可行的目标努力。
19、我们并没有贤明的心,不情愿听善学问的`教言,这时,病便不行少。"修行人,无事常带三分病",此话极有道理。病,随时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驱离,犹如报警红灯,提示我们:"错了!"出家人独身、素食、起居有节,所得的病,多数与心性有关。
20、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弘扬净土法门也是易行道。醇厚说,是阿弥陀佛在弘法,我们的任务是:让众生听到这一声阿弥陀佛。若能念出一声来,便为万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弥陀的事。
21、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生与死都不是肯定的,生不会永生,死不会永死。旧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续,永无穷尽,恰似沿着圆环转动。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大。
22、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将来世中贫困种子。《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23、而这布施就如同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善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犹如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
24、我们对待生活的看法和心情,就像变化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悲观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假如你选择一种乐观的生活看法,你的生命中就会始终充溢阳光。
25、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26、明明本是无家客,逢人却说是家乡。禅本无言,却找原来。没有必要说的东西,反而一番纠缠。闲逛在人间,思索在心头,曾经多少纠缠放不开,到头来不过一场痴迷。既然是闲逛,那就悠闲漫步,散了,散了。
27、念佛成佛,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牵强造作。
28、高兴悦乐,离诸忧恼。心愿松软,诸根凉爽。《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29、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30、为善者,让人感恩;为恶者,令人苦恼。
31、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着,如是等类,不应依趣。《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32、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33、苦恼来于比较,是非缘于计较,觉悟的人,既不比较,也不计较,常在安详里观照;魔扰只因贪念,困扰但由执着,通达的人,远离贪念,淡化执着,却于平常里悟道。世间万化皆是虚妄,一旦着相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苦恼,心歇下来了就是归处,菩提何须向外去找寻。
34、当你觉得苦痛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苦痛;当你觉得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苦恼。不会自寻苦恼,是才智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苦痛,则是悲心的表现。人生原来就有许多残缺,人恒久无法求得完备。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备,就是自寻苦恼。
35、望见老弱病残者,怜悯他们,帮助他们,要真心实意,而不是假心假意。
36、请人办事付的酬金,是不净布施。
37、为了出名而送人钱物,是不净布施。
38、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学问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美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
39、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40、诸供给中,法供给最。所谓如说修行供给,利益众生供给,摄受众生供给,代众生苦供给,勤修善根供给,不舍菩萨业供给,不离菩提心供给。
41、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醇厚实地仔细修。
42、您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别是必定的。
43、死亡并不神奇,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结束与终结,而是生命的起点,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而已。就像把硬盘里面的数据拷出来,装到另一个硬盘当中一样。当然,假如今生做得不好,来世会有不好的果报。假如做的坏事太多,来世能不能变成人就不好说了。
44、单单的看破还不算本领,只有看破了以后再拿起来履行责任,这才是本领。
45、依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常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气或实力的综合。
46、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尘不染。
47、克制与隐忍是美德。许多事情,恒久埋在心里比说出来更美更好。许多时候,我们是那个打着灯笼四处找寻的人。许多时候,我们在花前痴了呆了。许多时候,我们不发一言走在春风里。风吹二三枝,其中一枝,肯定是你。
48、佛曰: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9、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
50、尸弃佛偈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51、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救济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激励的话。这种慈善之举在帮助、暖和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溢慈善,在践行佛教的慈善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52、人生的最大缺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东西,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都有那个期望到达的目标,或许有这么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老师,或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到达自己的目标!生活还在接着,不要遗忘微笑地对待每一天,不要遗忘珍惜余下的每一天!
53、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才智。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但未得见之,苦痛再再生。
54、修行者进入尘世,应当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快地实行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55、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推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将来的期盼而纷忧担心。
56、当我们的心干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生气、贪欲、傲慢,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由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57、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58、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
59、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60、菩萨知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佛语经典语录篇二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苦痛。
7、不行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简单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佛语经典语录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