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doc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古籍数字化逐渐成为对古籍文献进行有效保护和广泛利用的主要方法。本文从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图书馆;进程;趋势
中录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沧桑。保护和利用这些古籍文献,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统计,我国现有古籍文献近13万种,减去重复部分,至少也有10万余种。如何保存与整理古籍文献,怎样开发与利用古籍资源,古籍数字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古籍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为古籍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的许多图书馆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大量的古籍文献受到严重损坏。切实保护现有古籍文献,已成为图书馆界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古籍数字化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古籍作为图书馆的特殊文献,收藏单位往往重藏轻用,秘不示人。古籍数字化可以让读者对古籍不直接接触,即可浏览阅读善本,还能够提供下载打印、远程全文传送等多方面的服务,从而使古籍善本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

数字化古籍信息容量巨大、检索快捷方便,是文明传承最快捷和最完整的方式。用传统的手工查询方式导致古籍文献的利用率不高。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资料储存、整理、检索和数据的统计以及索引的编制等方面的优越性,有利于开发古籍文献中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
二、古籍数字化的实施过程
古籍数字化是一个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庞大工程,。目前为止古籍数字化的实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相当的数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辑和出版,在古籍数字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1988年,南京图书馆开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机读编目的尝试。到1988年底,台湾地区已有超过8万条书目的数据录入中央图书馆资讯网络。在北美地区,198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编制《中国古籍善本国际联合目录》,北美的13所高校和中国大陆的5所高校积极响应倡议,纷纷加入联合编制的行列。

1994年10月,台湾中央图书馆建立了记录150万条数据的中央图书馆资讯网。南京图书馆先后建立了《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南京图书馆藏地方志目录》的数据库。

199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与香港迪志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电子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川大学在编纂《全宋文》检索系统的同时,还整理出了电子版《宋会要辑稿》。北京大学刘俊文教授组织编纂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全文电子信息版光盘系统,收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民国的重要典籍1万余种,整个系统共有光盘550张,内容总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可称为规模空前、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典籍总汇。
三、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

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