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电脑一直是PC的焦点。2001年,中本市场保持了40%的高增长率,年销量直逼70万台。IDC预测,2002年中本电脑市场仍将迎来35%以上的高速成长,销量将会达到100万台。
巨大的市场机遇和过高的市场预期引来群雄纷争。无论对本电脑厂商来说,中国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足以使他们一个个都成为威猛的角斗士,不惜一切进行厮杀。
实际上,笔记本电脑厂商也没有一天停止过较劲。
大军压境
2002年5月,来自台湾的联宝首先向笔记本电脑市场发恶,号称在大陆一次性投放总量为10000台联宝38N2系列笔记本电脑,最低价格低于7000元,一举打破了价格战的极限。
联宝此举行动,吹响了台湾笔记本向大陆市场进攻的号角,刮起一股强劲的“台风”。
我本厂商如Acer、伦飞、华硕、联宝等虽然拥有强大的制造背景,但一直是处于竞争的第三阵营。
2001年8月后,台湾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加速了登陆的步伐。仁宝、神达、蓝天等十大家厂商挟制造技术之优势浩浩荡荡,大举南下,进军大陆笔记本电脑市场,江苏苏州和昆山是笔记本厂商聚集重镇。据悉,为配合在祖国大陆的运作,仁宝已从台湾调派40多名主管进驻昆山,重兵把守。
去年9月,台湾伦飞在内地市场大变阵,伦飞大中华区事业处由总经理陈义诚亲自督军,并展开了新一轮的搏击。
为报在2000年被挤出祖本电脑再次重拳出击,联合微软于2001年10、11月推出了一系列新品。随即祭起血腥的价格战,迫使市场发生变化。在2002年第一季度,伦飞携同Acer,终于如愿已尝地齐齐打进了大陆笔记本电脑的前十名行列之中。
面对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咄咄逼人之势,以OEM方式起家的大陆笔记本电脑厂家自认并非对手,联想、清华紫光、方正等内地厂商虽然占据了竞争的第二阵营,但它们的生产基地均在台湾,在笔记本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没有技术就等于自绝后路。
一些大陆笔记本厂商逐渐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拥有自己的工厂,据说紫光正紧锣密鼓地在苏州建立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而联想的做法则是将笔记本电脑从集团中剥离出去,迁到了上海。这样一来,内地笔记本厂商在技术上的瓶颈被打破了,在制造成本上比起台湾厂商也不逞多让。
不仅仅是台湾厂商得寸进尺,“西方列强”更是攻势如潮。
国外大牌厂商如IBM、东芝、HP、DELL等稳稳占据了竞争的第一阵营,他们凭借技术品牌资金人才等优势拥有1/2的市场份额。
2001年10月,韩本电脑的阵营。笔记本电脑是三星第二大业务。在本已经是享有盛名。
去年10月9日,三星在中本电脑产品——NV5000,。上市后的首月销量便一举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前三位,成为超轻薄笔记本产品中的黑马。
实际上,三星的到来本电脑更是感到如临大敌,市场上一遍风声鹤唳。
三星的征尘还未落定,日本索尼紧随而来。2001年11月索尼首次在我本电脑,价格不菲,索尼的高价姿态与当时本市场价格雪崩之势格格不入。而索尼看重的是我国大城市数量相当可观的中产阶层。“我们不求抢占第一的市场份额,只愿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就是VAIO进入市场的方式。”索尼VAIO的进入就是妄图撕开我本电脑市场的一个大缺口。
对于索尼的入局,市场反应平平,业界老大联想认为只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特别是2001年后本电脑,不但一些没有笔记本电脑的PC厂商如实达、浪潮、七喜等纷纷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笔记本产品,而且一些传统家电厂商如福日集团、京东方也用笔记本电脑作为进入IT领域的敲门砖,开始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激烈争夺。
“攻台”
“笔记本要革台式机的命”,先行者清华紫光在去年就呼啦啦地扯起革命的大旗。
当时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时,清华紫光笔记本便发起了“攻台”的第一波。2001年10月份,紫光推出两
我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风云doc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