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十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 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②—④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减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增多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减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增多
3. 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 旱涝灾害增多 B.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C. 某些物种灭绝 D. 土壤肥力下降
图2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图2
4. 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
A. 大理岩 B. 砂岩
C. 花岗岩 D. 板岩
5. 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是( )
A. 岩浆侵入 B. 固结成岩
C. 变质作用 D. 岩浆喷出
图3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图4为图3中甲地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6~8题。
6. 甲地大致位于( )
A. 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B. 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
C. 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D. 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7. 甲地河流7月前后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受( )
A. 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 中纬西风带控制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东北信风带控制
8. 甲地的自然带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5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 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 1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图6为我国不同经度范围和气候带城市数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 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地形②交通③气候④经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和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最东部面积范围小②最东部冬天太冷③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④最西部自然条件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3. 读循环模式示意图(图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 若该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图,则甲地是海洋
B. 若该图表示的是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乙地天气晴朗
C. 若该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乙表示岩浆,则丙
镇江高二地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