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概论
会计起源于生产活动中的管理需要。它要为企
业领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提供
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经济信息,以满
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美]赛伍德斯密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
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
进行生产活动时,一方面要在创造物质财富时,有一定的所得;另一
方面要投入和耗费一定的财产物资及劳动,即要有一定的耗费, 不论
在何种社会状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要力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
来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此目的,人们在社会
生产中除了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对劳
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分析和比较,借以掌握生产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会计的记
录和计算是数字与文字的结合,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及
劳动耗费,通过价值量的变化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
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
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
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就是在这种需要的基础
上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一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以价
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在产生之初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生产时间之外附
带地把收入、支出等记载下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计
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特殊的专门的独立职能,成为
专职人员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衡量和计算商品的价值尺度,会
计可以利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进行价值核算,综合地记录、计
算、控制、分析和考核财产物资的利用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
及其成果。在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日益复杂化的过程中,会计的核算
体系不断充实、完善,会计广泛地采用了借贷记账法,从而可以全
面、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并且检查、核对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这样,会计工作不仅具有独立的管理职能,而且逐渐具备了完整的核
算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内涵及外延都在不断地丰富和
发展。对于现代会计,我们可以概括为如下表述:会计是经济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
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
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将会计视作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会计的实质,有助
于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
货币量度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
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记录、
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通过货币量度,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
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可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
差,采用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会计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处于不同
环境中的会计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有所差别,
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表述。这是因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与生产
力诸要素相适应;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
的要求相一致。显然,研究会计问题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
会计的涵义及特点
会计的涵义
会计的涵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会计是一种经济计算;会计
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是一种经济计算
经济计算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经济关系
(等价交换、所有权、分配、信贷、结算)和经济过程(投入、产出
收入、效率)所进行的数量计算方法的总称。经济计算既包括对经济
现象静态状况的存量计算,也包括对其动态状况的流量计算;既包括
事前的计划计算,也包括事后的实际计算。经济计算除应包括会计计
算、统计计算和业务计算外,还应包括运筹学和最优规划等用于经济
领域的各种数学方法。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说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是指人们利用会计的经济计算,可
以把日常的业务活动记录下来,为管理者
《企业会计学精华读本》青年文学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