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
北京、上海、香港,中国的三座重量级城市。北京的本土气息、上海的中西交融、香港的自由开放,是常人对三地形成的固有印象。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国祚中兴”,中国的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北京,为迎接今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让“老北京”正在不断吸纳新的“养分”成为一座“新北京”。而摆脱了发展束缚的上海,使它百年形成的“海纳百川”的精神再次焕发,重新回归“东方纽约”的地位。在香港,作为当代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领航者”与“桥梁和窗口”,其领先的经济与商业地位正在受到内地后发城市的挑战。因此,本刊将立足于三地城市“变化交融”的全新角度,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当口,陆续以北京、上海、香港PK比较的策划报道方式,向广大海内外华人介绍三地30年中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生活等领域的发展。让大家去感性地去触摸中国崛起的脉搏。PK,首先从城市文化开始。

女作家陈丹燕写出一本《上海的风花雪月》,以其缠绵悱恻的笔调吸引了众多读者。我觉得书名起得极好。风花雪月,确实是最能概括这座摩登城市韵味的形容词:“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最西化、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因为本人创作过一系列表现北京历史文化的散文,有聪明的书商找来,约写一本《北京的风花雪月》。等于命题作文了。他的意思我了解,是想让京派文人向海派文人“叫板”(或唱对台戏),同时可搭顺风车。
于是我礼貌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北京没有风花雪月。北京哪来的风花雪月?即使有的话,也与上海不可同日而语,没的可拼。风花雪月,堪称江南一带的专利,北方的城市在这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尤其北京,一向是理性的,豪爽的,衣食住行方面也较粗糙,或者说喜欢凑合。绝不像会享受的上海人,张口闭口讲的都是生活质量。北京人,离精致优雅,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可同日而语,没的可拼。风花雪月,堪称江南一带的专利,北方的城市在这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尤其北京,一向是理性的,豪爽的,衣食住行方面也较粗糙,或者说喜欢凑合。绝不像会享受的上海人,张口闭口讲的都是生活质量。北京人,离精致优雅,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旧时的风,旧时的欧洲皮草的招牌广告,这是30年代的淮海中路商业街……有薄薄阳光的下午在这里逛街,这是上海绝大多数女子的享受,窄窄的人行道上,飘浮着埃及香烟、法国香水、罗宋新出炉面包和新出锅的生煎馒头的温和气息。”上海滩的半壁江山,基本上让形形色色的舶来品占领了。而同一时期,北京的王府井或前门大街什么样子呢?依旧古色古香,依旧是盛锡福、全聚德、同仁堂等老字号的天下。我只是翻到一张宣武门的旧照,发现箭楼上贴有仁丹的广告,不禁喟叹:看来仁丹比炮弹更难挡得住……北京若赶时髦,是赶不上上海的。上海不仅跑得快,而且跑得早。好在老北京很自信,不爱赶潮流追时尚。
旧上海的租界面积较大,因而留下了许多欧式建筑,使某些街区显得颇洋气,典型的中西合璧。在当时的北京,恐怕只有一条东交民巷,是忍痛割舍为使馆区的,成为外国人的势力范围。清朝时作为标本陈列的西洋建筑,全集中在圆明园内,后来还叫洋人放一把火给烧光了。所以,穿梭于北京的旧街区,到处都是民风淳朴的四合院什么的,很难找到一幢年代悠久的花园洋房,很难发现一个世纪前的“欧风美雨”所遗留的痕迹。有人说这正体现了北京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09-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