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石正长岩
一、一般特征
本类岩石(K2O+Na2O)很高(>10%以上),K2O+Na2O>Al2O3(分子数),属SiO2不饱和的过碱性中性岩类。反应在矿物成分上,主要由碱性长石、碱性暗色矿物和似长石组成,不含石英。本岩类成分复杂、岩石种类较多,但分布稀少,面积不及岩闪岩的1%。然而与它伴生的却有异常丰富的稀有、放射性元素矿床。
二、侵入岩
1、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及各种似长石、次要矿物以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和富铁云母为主。碱性长石:有正长石、歪长石、条纹长石、微斜长石和钠长石。岩石中广泛发育钠长石化,因而常形成次生的条纹长石等。碱性长石常表现有三种组合:1)透长石和歪长石,主要见于次火山岩中;2)正长石—微斜长石,多见于较深成的岩体中;3)钠长石、微斜长石,见于深成侵入岩或自变质及交代成因的岩石中。
似长石:主要为霞石,经常呈它形,有时可形成自形晶。新鲜的霞石,常为肉红色,断口带有油脂光泽,在解理,易于风化,以此区别石英。霞石易于蚀变,而被钙霞石及沸石类所替代。除霞石外,其他似长石和方钠石也普遍可见,常呈不规则粒状,有时呈细脉交代。辉石:主要是霓石、霓辉石、透辉石及钛普通辉石。霓辉石常构成斑晶,晶体比较宽,环带结构发育,自中心向外为透辉石→霓石;基质中少见,在基质中则常发育针
状霓石。钛普通辉石常包围在霓辉石或透辉石外围。
碱性角闪石:为蓝绿色和具反吸收公式的钠闪石、钠铁闪石和富铁钠闪石。黑云母:为红褐色的富铁黑云母,常分布在辉石及角闪石类矿物的外围。
副矿物:种属极为丰富。
2、结构构造
半自形料状结构:长石通常为比较自形的板状,较霞石自形些,霞石充填在长石颗粒的间隙中,少数情况下,霞石也可比长石自形些。
嵌晶结构:钾长石与霞石、方钠石及霓石呈嵌晶连生。在巨大的微斜长石和霞石颗粒之间充满着细粒的霓石、方钠石及其它矿物。
似粗面结构:长石晶体略具定排列,在长石晶体之间充填着霞石或霓石。
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及似片麻状构造。
3、种属划分及主要种属描述
2) 流霞正长岩:具似粗面结构及半自形粒状结构,一般下长石约60%,钠长石不多,
霞石约20%,暗色矿物约10%,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若不具似粗面结构,且暗色碱性矿物以霓石为主,称霓霞正长岩。
4) 暗霞正长岩:和正霞正长岩:与一般正长岩相比,长石含量较少,霓石含量较多。正霞正长岩具有更多的浅色矿物(暗色矿物<30%,而暗霞正长岩更富暗色矿物(30-60%)。浅成岩体的矿物成分与深成岩相同,但岩石粒度较细,多呈斑状结构,常见下述几个种属:
1) 霞石正长斑岩:斑晶为钾长石,大部分已遭受变化,基质由碱性长石和霞石的半自形粒状混合物组成,含少量暗色矿物,当暗色矿物增加时,形成向霞霓岩过渡的种属。霞石正长斑岩见于山西临县碱性岩体中。
2) 霓霞斑岩:是碱性岩常见的浅成岩,多为深色,块状。含大的霞石斑晶,基质由板状的碱性长石(正长岩、透长石、微斜长石、歪长石)、短柱状及长柱状的霓石组成,此外在基质中也含有其它的似长石及暗色矿物。
3) 白榴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粗大的石榴石,但它常被方沸石等所代替,形成白榴石假象,基质大部分为细粒状。岩石为浅绿色或浅黄色。
4、次生变化
5、
霞石正长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