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五六十年代新诗散文戏剧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新诗散文
一、五六十年代诗人构成
1、资深老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何其芳等。
2、解放区诗人:李季、阮章竞、贺敬之、柯仲平、光未然等。
3、国统区诗人:公刘、白桦、李瑛等。
4、建国后诗人:郭小川、闻捷、邵燕祥等。
二、五六十年代诗群
1、建设战线诗群
歌唱社会主义大建设:严辰《红霞集》、阮章竞《勘察者之歌》、李季《玉门诗抄》等。
2、行吟诗群
游历南疆北国、历史遗迹、欧亚拉美:艾青、徐迟、田间、闻捷、蔡其矫等。
3、“新民歌运动”
《红旗歌谣》
4、政治抒情诗群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界的声音
50年代初: “颂歌”
《新华颂》(郭沫若)
一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三
人民专政,民主集中。
光明磊落,领袖雍容。
江河洋海流新颂,
昆仑长耸最高峰。
多种族,如兄弟,
千秋万岁颂东风。
《时间开始了》(胡风)
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像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像他右手握紧着拳头 放在前面 好像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像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大小河流
三、本时期诗歌创作模式
1、李季式:在追求构思机巧中作政治理念的生活演绎。
2、臧克家式:以高亢的激情对重大政治事件发出歌唱。
四、主要诗人
1、闻捷
1956年出版诗集《天山牧歌》,奠定了他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富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气息。
闻捷把青年一代热爱劳动、建设家乡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结合起来,拓展了当代诗史上爱情诗的天地。
柔和、轻快、明朗的牧歌情调。
浓郁的地方色彩。
艺术手法上,把虚实、抒情、绘景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盎然、情景契合无间的艺术境界。
2、公刘
公刘诗歌叙事性不强,偏于抒情性,较富于想像力。
上海夜歌(一)
上海关。
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意象奇特,想象丰富:上海高耸的钟楼,长长的街道,穿梭的车辆,“到处珠光闪闪”,富有立体感地概括了上海夜晚动人的景色。
3、邵燕祥
能代表邵燕祥当时诗歌艺术水平的是诗集《到远方去》。过于直白,想像力明显不足,类似于口号。
如《到远方去》:
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爱的同志送我
告别天安门广场。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
……
记住,我们要坚守誓言:
谁也不许落后于时间!
那时我们在北京重逢,
或者在远方的工地再见!
张爱玲散文研究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