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汀州风情度假村
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1、定位:建成云和湖范围内星级汀州风情旅游度假接待中心,形成本县旅游线路的重心和政府、商务会议中心,逐步造就浙江西南旅游观光接待的“汀州风情”品牌。
2、总投资:312万元
(以设计满负荷客流的三分之一计算)
4、年主营收入:167万元
3、静态偿还期:三年半
4、内部收益率:%
5、敏感度:客流下降至设计负荷的24%时,为不可投资项目。
(图:现成的大源乡政府办公楼)
二、项目背景
旅游业是本县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今年,我县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0]17号),明确了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形成“一城一湖一梯田”发展格局的总目标。其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围绕山水资源、玩具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市场,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把云和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水上游玩、民俗风情、产业观光于一体的浙西南休闲度假胜地。
《意见》指出:我县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将以“一中心一区一带”为重点。“一中心”即依托县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功能比较齐全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形成一个旅游接待中心;“一区”即以雾溪、安溪畲族乡为重点,结合相关乡镇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民族民俗风情观赏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一带”即以境内云和湖(包括仙宫湖、龙廷湖、玉溪湖三个人工湖泊)及周边可利用区块开发形成的生态休闲度假带。
大源乡地处云和湖旅游区的核心地带,应当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本乡位于云和县城西北部,与紧水滩镇、库北、松阳县相毗邻。乡政府驻地渡蛟村,距县城38公里。区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大源乡下辖8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人口3778人,其中76%的人口转移乡外,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301元,全乡土地总面积96830亩,林地面积8291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8155亩,%亩。大源乡辖区库沿长约30公里。这里一年四季风光迷人,气候宜人,库区水质优良,自然条件适易各种鱼类繁殖生息。
三、项目优势
大源乡政府驻地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可用于建设汀州风情度假村。乡政府可迁移至一湖之隔的龙门村办公,腾出的三层半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空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另有附属房800平方米;与政府驻地百米之遥的“樟树岛”,水位线以上的投影面积6000余平方米,环线长度约2000米,岛上现有松木、柏树、水杉、板栗等植物。
我乡是云和湖的核心区域,湖区四周有夏洞天、九潭十八湾等名山洞府;有插花殿、慧云讲寺、经堂下等古刹名楼;有元、宋代古窑遗址和战国兵器等古文化遗址;有别具一格的汀州文化风情;有开心岛、聚仙岛、七星岛等大小岛屿数十个;大源乡驻地还是南宋宰相汤思退的祖居之地。湖两岸茂林修竹,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以甜槠、木荷为主要建群树种,自然植被保护良好,已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
本乡水面辽阔,水色澄碧,山影明秀,仍保留着瓯江的原始特色风貌,有“云和湖奇雾”之美誉。放眼全湖,碧波荡漾,晶莹似镜,烟波浩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岩异峰、村庄、田野、山林,似一卷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山水画。须晴日,阳光之下,潋滟波光,似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于群山峻岭之中。若夫阴雨霏霏,则雾霭茫茫,层林碧水成一片,人在湖中,如置身于云雾琼楼仙境。湖周围二十多万亩群山林涛环拱,湖面随着瓯江的原道弯曲穿行,构成了许多湖湾、溪岔,成就了许多
“静港”之幽处。而在赤石、龙门一带,水域宽阔,岛屿列布,无穷极目。
大源乡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众多。
处州名山牛头山位于大源云和湖东北面,云和、松阳县的交界处。海拔1297米,为丽水市著名高峰,古有“牛头八面可见处州十县”之说。主峰耸峙霄汉,形状似牛头因而得名。山体多以巨岩构成,古松生于石缝中,虬枝偃盖,苍奇独绝。有石笋,左右卓然而立,似旗杆,又如宝塔。山中有清泉从中悬流下注,流至山腰汇集而为深潭,约三亩,深不见底。
在茂密的林荫之下,踏着松阳-云和古道,伴着潺潺的流水,可寻觅千年的古佛居处。古刹“经堂下”始于于东晋兴宁初年,距今已1600余年,海拔800余米,处于高山之巅,庙址属云和地界,北邻松阳,西行龙泉,处于三县分水山脉的屋脊。四周极目,惟馀莽莽,每当雨天,雾气缭绕,仿佛置身于仙界。古刹虽处于高山,而庙址却位于平洼之地,左右青龙、白虎分明,山环水抱,玄武来龙绵延起伏,前望朱雀秀丽挺拔,煞是一番风景。
我乡的山望排村是“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全体会议”一个重要的旧址。1935年5月,粟裕部队挺进浙南,曾召开
大源汀州风情渡假村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