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研究文献
一、文献史料
(三国吴)韦昭注:《国语》,中华书局,1985年。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
(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二、中文论著
A
安介生:《试论拓跋鲜卑的早期迁徙问题》,《原学》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安家瑶、刘俊喜:《北魏玻璃》,《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安家瑶、刘俊喜:《大同地区的北魏玻璃器》,《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科学出版社,2006年。
安路、贾伟明:《黑龙江讷河二克浅墓地及其问题探讨》,《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
安志敏:《关于内蒙古扎赉诺尔古墓群的族属问题》,《文物》1964年第5期。
B
白鸟库吉著、方壮猷译:《东胡民族考》,商务印书馆,1934年。
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包头固阳县发现北魏墓群》,《考古》1987年第1期。
薄小莹:《吐鲁番地区发现的联珠纹织物》,《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1952-1982)》,文物出版社,1990年。
卜苏珊著、张元林译:《中国六世纪初的元氏墓志上的雷公、风神图》,《敦煌研究》
1991年第3期。
卜扬武、程玺:《呼和浩特地区鲜卑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第1期。
C
曹臣明:《北魏方山永固陵地理环境的选择与陵园制度》,《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1992年。
曹熙:《早期鲜卑史初探》,《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曹汛:《北魏刘贤墓志》,《考古》1984年第7期。
曹永年:《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时间和契机考》,《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常之坦:《北魏孙龙石椁“百戏”图考辨》,《戏剧》1991年第3期。
朝阳地区博物馆、朝阳县文化馆:《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考古》1985年第10期。
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北魏墓》,《边疆考古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陈长安:《北魏元怿墓志考释》,《中原文物》1983年特刊。
陈长安:《洛阳邙山北魏定陵终宁陵考》,《中原文物》1987年特刊(总第七期),即《洛阳古墓博物馆馆刊》创刊号;后收入《汉魏洛阳故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陈长安:《邙山北魏墓志中的洛阳地名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1987年特刊(总第七期),即《洛阳古墓博物馆馆刊》创刊号。
陈凤山、白劲松:《内蒙古扎赉诺尔鲜卑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
陈可畏:《拓跋鲜卑南迁大泽考》,《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第4期。
陈平:《辽西三燕墓葬论述》,《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第2期。
陈启汉:《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广东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
陈棠栋、陆思贤:《鲜卑动物形装饰中反映的拓跋氏族源与祖源神话的创作》,《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2期。
陈相伟、方起东:《集安长川一号壁画墓》,《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
陈雍:《扎赉诺尔等五处墓葬陶器的比较研究》,《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
陈仲安:《王真保墓志考释》,《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程道宏:《伊敏河地区的鲜卑墓》,《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2期,1982年。
程林泉、韩国河:《长安汉镜》,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崔汉林、夏振英:《陕西华阴北魏杨舒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第2期。
崔明德:《李陵·拓跋氏·黠戛斯──兼论汉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寻根现象和认同心态》,《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
D
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大同方山北魏永固陵》,《文物》1978年第7期。
大同市博物馆马玉基:《大同市小站村花圪塔台北魏墓清理简报》,《文物》1983年第8期。
大同市博物馆:《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文物》1989年第8期。
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北魏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发掘报告》,《文物》2007年第4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7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下深井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6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
鲜卑研究文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