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文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摘要:吴立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湿、热、虚、瘀等因素引起,临证时从病机、病性、论治三方面入手,强调以祛除湿邪为重点,活血化瘀贯彻始终,酌情配合扶正治疗。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临床常见的男科疾病,不仅严重困扰中老年男性,而且在青年男性中发病也比较多见。本病往往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吴立文教授学术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对CP辨证准确,用药独特,疗效显著。吾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亲临教诲,受益匪浅。现就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辨治体会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1病机重视肾虚浊瘀
吴教授认为肾虚是CP的病变基础。《诸病源候论・诸淋病病候》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CP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发病同样也与肾虚相关。肾虚则膀胱气化无权,是外邪易于入侵并引起发病的内在原因,为病变之本。在病变过程中,湿热、瘀血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为病变之标。房事不洁,外感秽浊之邪,或饮食不节,过用肥甘厚味,尤其是嗜酒之后,湿热内蕴,流注于下焦,阻于膀胱,气化不利,导致此病的发生或急性发作。早期病变多以热证为主,属湿热为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淋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景岳全书・淋浊》认为“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清浊并至,此皆白浊之因热证也”。湿热黏滞难化,阻于窍道,壅滞经络,病久则血行瘀阻,导致血瘀为患。对于慢性病变而言,血瘀贯穿于本病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湿热与瘀血胶结,加重了病情的发展,导致本病迁延,缠绵难愈。由于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精神负担较重,心情抑郁,久则肝郁气滞,出现少腹胀满不适,气滞血行不畅,从而发展为血瘀。热盛者易于伤阴伤肾,湿盛者易于伤气伤脾。病久由实转虚,虚象逐渐显露,出现脾肾亏虚,虚实兼夹为患,使病情更趋复杂。
2病性须明标本主次
吴教授认为CP的病变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因此,临床辨析必须明确标本虚实的主次轻重,这是论治的前提。
主要是辨识肾虚与脾虚。肾虚有肾阴虚、肾气虚、肾阳虚的不同,其中,肾阴虚比较多见,肾阳虚相对少见。肾阴虚者,排尿灼热微痛,小便短涩,淋漓不畅,伴腰酸,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或数。肾气虚者,小便不畅,涩痛不适,夜尿频多,腰酸乏力,舌淡,脉沉无力。肾阳虚者,在肾气虚见证的基础上,伴有四肢不温或逆冷,或少腹阴冷不适等症。脾虚主要为脾气虚,临床症见小便淋漓,涩痛不适,或小腹部坠胀不适,纳差便溏,疲倦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弱无力。
辨标实
本病辨标实主要是辨识湿与瘀。湿性黏滞,为病缠绵难愈,一般多以湿热为患,但其有热重与湿重之分。热重者,排尿灼热而痛,小便赤涩,淋漓不畅,或尿中白浊带血,或伴有发热,大便干或溏滞臭秽,口干口苦,苔腻而黄,脉濡数或滑数;湿重者,小便涩痛,短少不利,或尿浊色白,或阴囊潮湿,腰部困重,口中黏腻,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血瘀者,排尿有刺痛感,会阴部或小腹部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经检查前列腺体肥大、增生。
吴教授认为CP急性发作时,多以湿热为主,或热偏重,或湿偏重。病久则血瘀或痰瘀互结为患。应该意识到,湿邪与血瘀存在于本病的整个过程中。尤其在
吴立文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