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
——大师贝聿铭
目录
1、周边环境及设计理念
2、入口设计:天才的创造力
3、中庭——让光线来做设计
4、功能分析及流线
5、建筑材料分析
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
美国旧金山图书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美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构思——与西馆的融合及建筑构思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构思
为了与西馆协调,贝聿铭特地找到了已废弃的石矿,重新生产出相同颜色的桃红墙面石,使东西两馆色调一致。
又与东馆的建筑风格贴近,使整个美术馆更加名符其实。
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
东西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
最初规划
这个框架是: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朗方认定,这条大街应该宽160英尺(约49米)。总统官邸正北将延伸出一条大街,当时考虑命名为“执政大街”。后来,它成了今天将华盛顿西北区分为东西两半的第16街。朗方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筑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仁金斯山(也就是今天的国会山)向东西两边延伸,分别抵达西边的波托马克河和东边的安那科斯蒂阿河。事实上今天的国家大草坪就坐落在这条中轴线的西段。朗方规划气势宏传,表现出他对自己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国首都的无限希望。
入口设计:天才的创造力
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
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
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
中庭——让光线来做设计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四周有
25个天窗,用60平方米的三棱锥
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
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大厅高25米,顶上是由25个三棱
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天窗架下

态雕塑。明媚的阳光经过天窗泻
下,使厅内的展品、树木显得既
安详又充满活力。
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
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4.88 MB
  • 时间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