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祝玉红
课程大纲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
瑞典学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中心思想:
揭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因素,进而系统论证经济自由的观点
前提:“经济人”的假设。
人们都有“改善境遇的欲望”,这种欲望“及生俱来,并且除非进入坟墓,否则不会离我们而去”。
强调从个人利益出发
:
劳动价值说
劳动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个人收入一定来源于劳动、土地或资本
(工资、地租、利息)
工资理论
劳动者的工资必须维持生活所需,且应该超过生活必需水平;
工资和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还和不断增长的国民财富直接相关;
社会贫富不均源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
2012世界GDP及人均GDP
国家
GDP
(百万美元)
国家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5,924,184
122,272
7,426,090
97,967
5,974,297
96,591
3,305,898
84,983
2,555,439
66,984
2,258,656
66,625
2,023,687
63,003
2,023,528
61,098
1,536,664
51,410
1,476,912
51,147
11. 印度
1,430,020
50,714
1,374,779
50,504
13. 澳大利亚
1,219,722
50,090
1,004,042
48,517
986,256
48,147
2012中国人均GDP:5,184;排名:90
2012中国GDP及人均GDP
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尤其要致力于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
人口增长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一致;
人口增长未必会对生计造成负担(即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的“工资钢铁定律”)
人口增长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依然会增长
(laissez-faire)
驳斥旧的重商主义,该学说片面强调国家大量贮备的重要性;
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认为市场会由它自行调节;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赞成降低关税和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有关“道德人假设”
1、利己心是人类的本能,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下,利己心具有自发地趋向美德的内在力量;
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其个人伦理或者说国民性才表现为基于利己心的慎思之德;
3、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社会中,其国民的富及德(物质富裕与道德)将自然而然地同时实现。即国民在积累经济资本的同时,积累勤勉、节俭、诚实、守约、守时等道德;
4、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富裕的过程就是道德修炼的过程,这是一个无意之中的结果,意味着每一个市场的参加者谁也没有意识到在经商中使自己高尚起来。
5、从长期看,一个民族或国家将通过自由的市场经济而成为有德之国。这是因为市场社会存在着看不见的道德强制作用,无形之手的伦理学涵义正在于此。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