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 】是由【芳官】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廿载春秋雕心塑梦
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发展回顾 编者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典活动”将于2011年5月28日至6月12日在北京国粹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隆重举办。活动不仅将表彰20年来对委员会发展作出不菲贡献的给力人物,还将展示委员会成员在雕塑艺术之外的丰富才艺;不仅对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作出梳理回顾,还将举行专题研讨会探讨今后发展方向,并筹备委员会换届工作。雕塑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当下最为重要的雕塑组织之一,为推动当代中国雕塑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为此本刊特就向读者介绍其20年来的工作,以使读者对这个机构有更为清晰地了解和理解。

SculptureandCommunication
Editor’snotes::“ProfessionalSculptureCommitteeofChinaArtsandCraftsSociety20thAnniversaryCelebration”willbeheldinGuo-Cui-Yuan,,butalsoshowmembers’,thiscelebrationincludesseminarsofreviewingthehistoryofthiscommittee,discussingitsfuturedevelopments,,,ourmagazinemakesthisspecialarticletointroduceits20years’works.

1991年3月20日,在筹备了8年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研究会(1998年更名为雕塑专业委员会)终于宣告成立。
作为当时唯一的全国性雕塑工作者联合机构,雕塑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之初便有其特殊性――即立足于中国工艺雕塑事业,团结全国工艺雕塑和现代雕塑艺术工作者,开展艺术实践、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出版雕塑文集,组织继续教育,评定会员创作及研究成果,组织会员为美化环境和人民生活服务。
随着工作的开展,1995年《雕塑》杂志的创建,以及1998年钱绍武先生担任会长之后对工作的指导,雕塑专业委员会越来越认识到院校学术力量对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对传统工艺雕塑的提升作用。因而,委员会工作团队将视野扩展到更加丰富的层面,既关注前沿的雕塑创作和理论建设,也致力于传统雕刻艺术的传承创新。学院和民间的雕塑力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抵触的情绪。院校力量是雕塑领域的精英阶层,但想真正切实地带动整个雕塑行业的发展,必须看到这个行业的“草根阶层”,那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雕刻产业工人的存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卫星定位系统和手机导航。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和普及性的运用并不矛盾,反而息息相关。委员会尝试通过各种努力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促使其抛开门户之见,互相汲取有益养分。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发展越来越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状态,这种影响作用于艺术创作,使之呈现开放、包容的面貌。雕塑领域的创作越发不拘泥于传统的范式、材质和技术,而是从其余艺术门类、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中吸收养分,创造出很多交叉性的、没有办法准确归类的艺术作品,雕塑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展。同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消费群体在崛起,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走入生活”成为必然的趋势。由此,委员会在2007年提出了“泛雕塑”的理念,既倡导不拘一格的艺术实践,也倡导工艺雕塑进一步提升品质,增强其艺术性,向现当代艺术设计转型。新一届工作班子在2008年接手之后,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开展了许多工作。
在这三个阶段的历程中,委员会所踩下的每一个印迹都与时代发展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呼应。“开放、务实、创新”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工作风格和准则。坚持办会宗旨,紧密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方针,积极举办能够梳理现状、提出解决策略的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在实践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大赛及交流活动,推动雕塑教育,加快培养本学科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努力提高出版物的学术水准和品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并维护雕塑家的合法权益,创建“中国雕塑论坛”“中国雕刻艺术节”“全国高校毕业生雕塑专业优秀作品展”“高校毕业生雕塑创作营”“中国雕塑年鉴展”等延续性的项目。
这20个春秋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理想“雕心塑梦”!他们的工作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雕刻大赛,在实践中传承创新
“中国雕刻艺术节”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若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委员会成立之时与北京大兴区合作的“首届食品雕刻大赛”。正式的雕艺节,开始于1992年,迄今为止,共举办了10届。雕艺节首度在河北曲阳举办,随后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在福建惠安举办,其余4届雕艺节分别于2002年在浙江东阳举办,2005年在河北曲阳举办,2007年在深圳宝安举办,2008年在山东广饶举办。在中国雕刻艺术节期间,常设有石、木雕刻大赛和创作交流座谈会,一些雕刻艺术节还与中国雕塑论坛或者艺术研讨会、雕塑家作品展结合在一起。
中国雕刻艺术节的运作模式是对国际上流行的艺术创作营模式的借鉴。但是国外艺术创作营的目的大部分是让主办方获得若干件雕塑作品,令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切磋。中国雕刻艺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定位于推动和扶持传统雕刻或雕塑产业,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和交流。
举办艺术节之前,委员会曾多次组织专家到河北曲阳、福建惠安、浙江东阳、山东嘉祥、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传统艺术产区考察并举办培训班。在此过程中,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传统艺术行业并非没有发展前景,恰恰相反,发展潜力还很大。但这些产业普遍面临着创作和市场观念落后、设计人才匮乏、经营不善等问题。举办培训班取得的成效慢也比较弱,并且学院派的理论培训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工匠的知识结构。为了较快地摆脱这种困境,委员会决定与各地政府开展合作,举办大型艺术创作营――“中国雕刻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邀请国内外知名雕塑家到举办地进行短期的雕塑创作,让当地艺人充当工作助手,并利用创作的空档时间,组织艺术家、政府领导、企业管理者、工人进行讲座、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给艺人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艺术家的机会,并通过实践迅速地提升了艺人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改变了他们传统、保守的观念,赋予产业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历届的艺术节中,都有民间艺术家获奖,展示了本土艺人观念的飞跃和提升。这些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教育观,很多工匠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专业艺术院校深造,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储备了后继的力量。
雕艺节不仅扩大了当地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间接地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在福建惠安的带动下,河北曲阳、浙江东阳、山东嘉祥等地也纷纷效仿举办雕刻艺术节。2007年在深圳举办的“第8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则被纳入“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与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2008年,委员会与广饶孙子国际节组委会合作举办的“兵?雕”第9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则使得雕艺节进一步走入城市文化建设。
与艺术节交叉举行的,还有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从2001年至2009年,亦有5届的历史。作为对“中国雕刻艺术节”的补益,该项活动为惠安本土艺人搭建了展示切磋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将传统的技艺和在雕刻艺术节中从艺术家身上学习到的创作理念在实践上进行结合,培养了良好的探索、竞赛的氛围,另他们认识到劳动的过程不仅仅是生产产品,而是创造作品。

二、中台
1995年,为配合《雕塑》杂志的创刊,推动雕塑领域的理论研究,委员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雕塑艺术研讨会(即首届中国雕塑论坛)。从此之后,在各级地方政府、学会、院校及相关人士的支持下,委员会每年都组织全国雕塑家、理论工作者,汇集各方面的精英力量,就不同的主题,针对雕塑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论坛至2010年为止共举办了16届。

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芳官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