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简介
金忠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学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教育学术史、
教师教育、
当代教育问题研究、
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主要著作《教育十大基本问题》、
《和谐教育:文化意蕴与学校实践》、
《中外教育史汇通》、
《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衡山夜话——50教育问题纵横谈》、
《东海夜话——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
《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
《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等、
《方圆之道——金忠明教育讲演集》
《教师金言99则》
《校长魅力案例99则》
《教育历史故事99则》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理想与追求
金忠明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现代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教育家的觉醒
一、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的演变
1、“情”、“理”之辩的思想预兆
自乾嘉以来,清代教育基本为理学和汉学所左右。从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而言,理学为教育的依据和考试的准则。从民间的学术风气而言,汉学已由清初的经世之学蜕变为乾嘉以后的考据之学。
戴震针对程朱“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指出“理即人情”,肯定“理存乎欲”。强调人的“成性各殊”,所以“才质亦殊”,初露尊重个性和崇尚才质的端倪。
章学诚主张“因性施教”,治学贵在“博览以验其趣之所入,习试以求其性之所要,旁通以究其量之所至”。如果不依据自己的“天质”、“心性”,一味逐风气,追时髦,这就是“伪”。治学“入于伪”的原因,就在于“毁誉重而名心亟”。在学问上想有所自树,就要有不为毁誉所倾、不顾风气所侵的胆略。
焦循提倡“性灵”和“通变”,认为经学以经文为主,以百家子史、天文术算、阳阳五行、六书七音等为辅,“汇而通之,析而辨之,求其训诂,核其制度,明其道义”。以治学者自我的“性灵”赋学问以生命,倡言“无性灵不可以言经学”。
2、“当今诹势”的变化论
内承乾嘉以来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性因素,外应世界局势的激烈变动,探求革故鼎新的自强之路,中国教育兴起了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潮。龚自珍敏感地觉察传统教育的“体用”观已经难以统一,对专制统治的命根“经”,表示怀疑。认为当今教化,应根据变动的现实社会(“势”)来确立“先”、“急”的教育内容。
演讲者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