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Summary: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在继承左图右史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之上,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升格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以下对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Keys:思维导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引言
历史课程的内容是遵循人类过去的真相和祖先留下来的经历整理而成,有了祖先的事迹与故事,后代子孙的智慧就有可能获得勉力,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概念,因为概念性的灌输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忆,从而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入有效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不能一直将目光投注于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而应该通过最基础的概念学习,进而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和联系等,再深刻领会概念中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先把历史书“读薄”,再把历史书“读厚”,当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来整理历史知识时,众多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就会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并在头脑中自觉形成能够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时空观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成为具有各种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结点,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了,在图形和符号的帮助下,历史知识也会变得更丰厚。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学生还能在主动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习惯,真正掌握思维导图的内在精神,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还能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良好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图”作舟,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在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教材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联想到其他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很好地贯彻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思维构建将知识的全面性和重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历史的真谛。这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从历史教师的工作角度而言,历史知识的丰富性,历史思维的多元化,历史时空的交错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课时和容量的制约。因而,当下我们有必要研究,在传统课
堂之外,思维导图如何才能成为文科历史教学中一种有益的教学补充,并且其能在多大层面上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构建时空框架和丰富历史理解。思维导图可以将历史教师从机械的教书匠中突破出来,使教学活动充满新鲜的力量,为教学方式增添新气象新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绘制的过程也更多地转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了生硬的知识传授,增添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对待历史不是望而却步,而是爱不释手;教师对待教学不是望洋兴叹,而是得心应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对于师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其着眼师生的终身发展,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种探究性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探究无疑是最简单高效的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一的思维导图绘制形式,解决个别学生在进行知识迁移和联系中出现的混乱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对混乱的历史知识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既能考查他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其自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历史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而是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正确的个人见解,牢记知识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式学习,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教师在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讲述时,可以积极向学生提出
设问,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和观察者的作用,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在交流和思考当中获取不同的见解。在问题设置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扩大问题的开放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在不断的讨论和交流当中寻找最为合适的答案。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活跃度,为学生打造积极的历史学习氛围,也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教学,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引发学生自由讨论,在思想碰撞的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从而养成多维度思考的习惯,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增强是历史育人功能的最大体现。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也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时间,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和复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积极总结每一章节的内容和重点,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网络。开展新的教学之前,教师也可以抽出一定时间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四)冲突式问题教学法
所谓冲突式的问题是指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发生冲突的问题,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因冲突而产生好奇,因好奇而产生争辩欲望,因争辩而学会思考。这一方法最适合用于导入环节。例如在《孔子与老子》的导入中,我借用了自主招生的一道题:假如孔子和老子打架,你会帮谁?刚看到问题,学生都笑了,以为我跟他们开玩笑,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且孔子还曾亲自拜访过老子,怎么会打架呢?然后我跟他们说这题不是我出的,是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道题目,他们突然严肃起来,认真思考,然后几个活跃的同学就开始很有表达的欲望。最后我说,帮谁其实就是你更认可谁
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主张,学完这节课我们应该就有答案了。再比如《西学东渐》的导入中,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西学东渐的“渐”怎么读?学生一听也是愣了,这不就是读渐(第四音),但是也怀疑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要问呢?从而产生冲突,开始私下争辩讨论。最后我说,这个字我们习惯读第四音,但其实应该读第一音,表示慢慢流入,渗透的意思,然后由此引出西学东渐的概念。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教育,这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因此,教师应确立“学无止境”的观念,发挥自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历史,爱上历史课。
Reference
[1][J].吉林教育,2020(Z4):131.
[2],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轻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164-165+176.
[3][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45+47.
[4][J].教师,2019(12):101-103.
[5][J].新课程研究,2018(10):63-64+67.
-全文完-
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