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戏剧艺术
——从《雷雨》谈起
曹禺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1933年,开始戏剧创作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一、话剧产生和流变的历史脉络
清末民初,传统戏曲改革
幕表戏——新剧(文明戏)——爱美剧——小剧场运动
新剧(文明戏):春柳社
文明戏(新剧):新剧中不再出现吹拉弹唱等很喧闹的伴奏或演唱形式,而是纯粹地靠旁白、对白、独白等来推进情节,铺陈故事
幕表戏:没有完整成熟的剧本,只有故事梗概的幕表
话剧:1926年由洪深定名
新剧的堕落:职业剧团对新剧的创作内容和表演形式追逐商业化的利润,追逐民众趣味的迎合
爱美剧:Amateur,业余剧,强调艺术的追求,而不是票房的价值
小剧场运动:编剧和导演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实验性的探索,来丰富它的艺术的含量
莎士比亚化(恩格斯):指极富有艺术血肉感地表现人物,把作者的观点和见解隐藏在很丰满的艺术形象中间的戏剧形式
民族化:外来和传统的融合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
二、《雷雨》的悲剧意蕴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
易卜生的社会悲剧:《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我写雷雨,没有显明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是要抨击什么,我只是隐隐地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以及对于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崇敬。
——曹禺《<雷雨>序》
题旨相对模糊性中的悲剧意蕴开放性
天地间的残忍及其背后的主宰:
天地——命运的、社会的、个人的
在多种悲剧交织中,展现人的挣扎及挣扎的绝望性
1、命运悲剧
掉在泥沼中的瘦马,越挣扎往下陷得就越深越快
——《<雷雨>序》
周萍和四凤之间;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
——不乏真情
曹禺的戏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