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湖南省湘乡万福桥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南省湘乡万福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湖南省湘乡万福桥
湖南省湘乡万福桥位于湖南省湘乡市西南五公里处的洙津渡,横跨涟水,衔接湘潭与邵阳,是湖南省颇有名气的大型石拱桥。清代以前,有湖南民谣说:“走尽天下路,难过洙津渡”。《南中纪闻》载:“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担经涉,受其逼诈者无不切齿。”对此,邵阳人徐公明非常气愤,决心变卖家产,广募资金,在渡口修一座桥。该桥动工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秋,竣工于四年夏。以后大桥经多次维修,特别是黄文玉、黄笃伦、黄景云祖孙三代三修大桥,传为佳说。,,。桥东建楚南大观牌坊一座,牌坊下立“万福桥”石碑一块。
万福古桥传佳话,楚南新景誉潇湘!
近三百年来,关于湘乡万福古石桥的佳话,经往来商客在鞍旅坊间的广为传唱,可谓誉满大江南北。如今,建在万福桥上游200米的洙津渡公路大桥气势恢宏,与下游约500米处,素称“银河落九天”的“涟上飞涟”韶山灌渠槽桥遥相呼应,涟水一河之上古今“三桥齐架”,构成湘乡新八景“万福神韵”的独特景观,令万福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为楚南重镇的古龙城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因为它连贯繁华的沪杭苏赣和偏远的云贵川藏,通达四海,经过这里商旅游客无不惊叹这民间奇葩,使久负盛名的万福桥更是声名远播。
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刚好有幸安排到洙津渡大桥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文书和协调工作。为了工作需要,我去湘乡图书馆查找资料,到附近村庄找民俗传唱艺人、赞土地、赞财神、唱夜歌子的歌师者了解关于万福桥的故事和传说,内容比较丰富,今整理出来,跟大家共同分享。
一、今古万福桥
万福桥位于湘乡市西南五公里处的洙津古渡,横跨涟水,衔接长(沙)益(阳)与宝庆(邵阳),被誉为“楚南大观”,至今已有290多年的历史。万福桥有“如长虹映水,卧龙跨波,惠四方行旅于无穷”的赞誉,为湘乡古八景之一,也是湖南乃至320国道上少有的承载大交通流量的古代大型石拱桥。
万福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9孔石拱桥,,,,9拱10墩,通航净跨13米,荷载汽-13拖-60,原为320国道的重要桥梁之一。
洙津渡为邵阳到长沙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很多。但这里水面宽,河水深,可只有一条小船摆渡,渡夫却为人刻薄,不交足钱就别想过河,相传“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担经涉受其逼诈”,“楚中有‘走尽天下路,难过洙津渡’之谣”(见《中南纪闻》)。
清雍正初,邵阳人徐公明有一天打从这里过渡,渡子见他袍褂陈旧,其貌不扬,担心他付不起钱,不等他上船就发话了:“有钱船上过,无钱水上行!”徐公明见渡子蛮横,出言不逊,故意跟他斗狠。就假装说真的身无分文了,并说了很多好话,请渡子渡他过河。哪晓得这渡子是财迷了心窍,不知是计,认了死理就是不肯。徐公明常年经商在外,走过了几州几省,虽然是生意场中人,却是正直无私,非常豪爽,听了渡子的话很气愤,就对渡子说:“我有日要来修起这座桥,让你去卖瓜瓢为生(那时民间风俗称卖瓜瓢之人为最下等的人)!”这渡子也反辱相讥:“昔日湘潭有个王国良,家里银子用仓当,还有宝庆杨奶奶,家有银谷数十万,二人都冇修得成,何况你一个小商人!”两个人一边斗嘴巴一边也就到了码头,徐公明气呼呼地跳上岸,对渡子大喊道:“我走过两京十三省,才只见你渡子这么狠。今日跟你打一赌,三年修起洙津渡。三年修不起洙津渡,不咬三口泥,要啃三口土。三年修好这座桥,叫你渡子卖瓜瓢。修起此桥跨过江,要让渡子喝清汤!”
徐公明回到家里,决心变卖家产,广募资金,在渡口修一座桥。以他为主,募集大石(今双峰千斤乡)朱氏、拓塘(今双峰拓塘乡)王氏及其他热心者捐资修建此桥,动工于雍正元年(1723年)秋,竣工于雍正四年夏,旧有“雍正元年桥下墩,雍正二年修一拱,雍正四年桥完工”之说。大功告成之日,取桥名“万福”,即为造福万民之意,邑人彭心鉴还有《万福桥记》纪其盛事。从此,这座桥在湖南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雍正八年(1730年),湘乡县令陈哲鉴于此桥上通黔蜀,下通岳鄂,地理位置重要,为保安全,曾捐钱在西岸建桥门一道,派专人守护,戌时关桥门,不准随便通行,并规定乡间独轮车不得从桥上滚过。
有湘潭杨氏老妪,于修桥时捐资颇丰,桥成后专程到洙津渡观看,大加赞赏。并在桥头设置茶亭,供路人喝茶歇息。另在桥正中建杨泗庙,附设3条鲤鱼共一个头的石雕一个,铁铸公鹅2只,桥头两边立铁牛两对。时湘乡知县谢家麟曾作《洙津渡》诗曰:
最爱洙津渡,浮梁跨汉霄,
人从云外渡,舟向洞中摇。
丹硅回狂澜,苍龙饮怒潮,
小诗聊纪胜,未敢侈题桥。
乾隆年间,湘乡文人黄代琇为首邀集众人出钱出力维修大桥和通向大桥的石路。帅田(今双峰县山斗乡)朱氏补修1拱。道光十四年(1834年)黄代琇之子黄有恬等人又整修大桥,由当时四川叙州知府谢兴峣(湘乡人)撰书《重修洙津渡万福桥记》。刻碑文于桥东(碑已毁)。黄有恬之子黄景云时年十岁,书有“万福桥”横额,流传至今。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特大洪水冲坏了桥上的栏杆,事后当地群众进行了一次抢修。咸丰八年(1859年)桥栏又被洪水冲坏,地绅王勋等人再次捐资整修。
民国12年(1923年),华洋筹赈会潭宝公路工程处将桥脚桥面加宽,边墩河岸加固,改作公路桥,并在桥东建“楚南大观”牌坊一座,牌坊下立“万福桥”石碑一块。
民国33年(1944年)8月13日,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国民政府令准炸桥,派飞机炸毁桥东第一拱,第五拱有破损。次年,由沿线15公里以内的民众义务修复路肩路面,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修复桥梁,全毁之拱改为砖拱,民国35年恢复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将石板桥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并加砌桥柱护墙。
1967年,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在万福桥东面500米处横跨涟水添建了“洙津渡渡槽”,由时任副总理的谭震林将军为之取名、大将谭政亲笔题赠“飞涟灌万顷”5个大字,为“楚南大观”陡增新的光彩。“文化大革命”中,“楚南大观”牌坊、“万福桥”石碑和亭庙均作为“四旧”遭毁,仅存两个铁牛俯伏于桥西头(现已被盗)。桥东急弯处于1984年9月由湘乡公路段恢复“万福桥”石碑一块。
因万福桥年久失修,经湖南省交通厅检测已属危桥。同时,桥梁的荷载能力与与日俱增的车流量和急剧增加的大吨位车辆通行形势已严重不相适应,完全满足不了现代交通的需要,1996年2月,湘乡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管理局、湘潭市交通局送交新建大桥的报告。1997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公路局正式下文批准在万福桥上游200米处新建一座洙津渡大桥。
1998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长彭宪法为指挥长的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湘潭市公路管理局为大桥建设业主,并成立了大桥工程建设项目部。1998年3月,湘乡市人民政府在湘潭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副市长刘登安组织协调征地拆迁工作。大桥于1998年11月28日11时28分破土动工,2001年1月15日竣工通车。
洙津渡大桥由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负责设计,湘潭市路桥建设总公司(承建大桥连接线部分)和湖南环达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承建大桥主体部分)负责施工。该桥宽13米,净宽12米,,8墩9孔,跨径2×30m+2×50m+4×30m+1×20m。主梁为预应力箱梁,单箱双室,全桥连续。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设计洪水频率为1%。
由于原西桥头与公路夹角过小,弯道曲线伸入桥内,经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是320国道的一个交通瓶径,历年来被过往司机称之为“魔鬼三角”。自新桥通车后,,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砼路面11米,接线穿越韶山灌渠,另建灌渠小桥一座,。大桥预算投资为2300万元,实际概算总投资为2182万元(含接线工程)。
新的洙津渡大桥由湖南省公路管理局全额贷款修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置320国道洙津渡大桥收费站收取过往车辆通行费。收取的通行费全额上缴湖南省财政厅,集中还贷。2009年,根据国家燃油税费改革政策,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洙津渡大桥收费站于当年5月1日停止收费。
由于320国道洙津新大桥的建成,为中国交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万福桥”方才闲置下来。从2001年开始,万福桥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重任,却为湘乡留下了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
二、民间传说
万福桥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于一体,建筑宏伟,技术精湛,是名副其实的“楚南大观”。在修造过程中,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至今在当地仍然广为流传。
·选石匠·
附近有两班石匠,听说徐公明要在洙津渡修桥,都想包下这桩好买卖,徐公明只好以比艺来决定。一班师傅在两个山头上,各自打一个石砥坎(旧时舂谷的石臼),把两个对着一合,不大不小正好一对,砥坎于砥坎之间连一丝缝隙也没有。另一班师傅打的是一对鸟笼,在鸟笼里还打了一只鸟,鸟笼拿出来,连第一班师傅也吃惊不小,以为必败无疑。可是徐公明说:“修桥要千年古迹万年牢,无需这样精巧。”于是选用了第一班石匠。
·九拱的来历·万丈高楼从地起,修桥不选好桥脚自然不行。在这洙津渡掏脚不是件易事,选好桥脚掏下去两三丈还是淤泥。只好另选地方,掏下去还是如此。看到这个情况,徐公明发毛了。这天,修桥的正忙着,忽然,新坳这边窜出一只麂子,一连九跳就跳过了河,一眨眼麂子就不见了。对麂子过河,有人就说:“我们咯样寻桥脚不到,莫非是神仙下凡,化个麂子来点化我们。”这话一出,马上有人附和着试一试。说来也巧,在麂子落脚的地方一掏,掏下去不过三五尺就见了石头,在掏另外几处也是一样,在河中一连掏了八个桥脚,就这样桥变成了九拱。
·冇尖子树·
建桥要用树扎架,如果用钱去买,募来的钱刚够买树,桥还是建不成,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募树了。徐公明募到宝庆武冈洲,武冈洲有个宝寡妇,家里田地山塘无数,听徐公明要募树,她就多了个心眼,在募捐簿上写道:“捐献山上冇尖子树。”一座山上有几株冇尖子树?徐公明好生着急,不料当晚刮起了狂风,吹断了一山的杉树尖。等到徐公明派人上山砍树,根本就不用找,满山都是冇尖子树。
·带了石头不翻船·
建一座桥不容易,那时没有水泥,对石头的要求是蛮高的。徐公明选来选去,先看了长沙黑石铺的石头,虽是人家一口应承,但是船往上游不方便,且石头质量也不理想。他又往涟水上游寻找,最后看中了薛家渡的石头,质量很好,又是顺路。但运费呢?为节约费用起见,徐公明盘算着请过往的商船带。于是放出话来,凡船行下路,哪怕便带一块石头,都能保平安,如不带石头的,在洙津渡上游的狗头坝就要翻船。说来也怪,哪怕你装满了货,只要给带上了几块石头,这船既不会翻,也不会和河中的石头相撞。有的船主偷懒图利不想带,哪怕是艘空船,也会出事故。久而久之,这些船都乐意带石块了,陆陆续续从薛家渡把所需石头全部带到了洙津渡,省了一大笔运费。
·计数多一人·
建桥只请了99个工匠,可是做起事来满满一百人,到吃饭时点数,又只有99人,天天如此。大家认为那是有神仙相助。
·鲁班石·
洙津渡西头有个老汉,年过半百,无妻无子,靠打草鞋卖草鞋过生活。听到徐公明要在洙津渡修桥便说:“我冇得么子东西捐,凡在此修桥的人要草鞋,有钱买一双,无钱的拿一双去就是。”老人讲话算数,日日夜夜打草鞋,大部分都是没钱给的。快到修桥接近尾声,这天晚上,忽然来了个白胡子老倌要草鞋,而且连续几天都没有给钱,老汉二话不说就送给了他。白胡子老倌问他道:“你这老倌咯样打草鞋,又不赚出几个钱,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这老汉笑了笑:“船到桥头自然直,过一天是一天。”白胡子老倌听他这么说,就把一块石头搬进来,对老汉说:“这块石头修桥时正好用得着,你就说是一个老倌子讲的,要一百两银子,反正这次修桥还有点节余呢。”这么一坨石头哪值一百两银子,老汉当时以为是这老倌子无聊来寻开心的就没在意。
桥建了三年,到最后却出了问题。整座桥,成千上万块石头,都划算出来了,可就是漏了桥中央的一块,量好尺寸,到黑石铺打好,运倒桥上一放,不是长了就是宽了,等到凿窄凿短些,石头又太窄太短了。莫是徒弟们手艺不好,老师傅亲自出马也是一样,反复了几次,还是打不好。这时候打草鞋的老汉来了,说他家里有块石头,是个白胡子老倌送的,抬来如果合适,就要一百两银子。徐公明想到一路来的怪事,真的派人把石头抬来,往桥中央一放,不长不短,分毫不差,正好合适。原来这是鲁班下凡帮助老汉的,人们把这块石头叫做“鲁班石”。
湖南省湘乡万福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