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
第三节失血性休克
定义: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胺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创伤性休克。
诊断依据:1、创伤、失血病史
2、收缩压<70—90mmg或脉压<20mm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
治疗:主要集中在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2方面。抢救休克:1、取平卧位,吸氧、保暖
2、至少开放两路静脉并保持通畅
3、补充血容量,快速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先晶体后胶体,先平衡盐后糖,补充量可达失血量的3倍
4、边抗休克边针对病因讯速止血
5、护心、护胃、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
1
感染性休克
定义:是外科多见和治疗困难的一类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的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诊断依据:
1、有感染病史;
2、收缩压收缩压<70—90mmg,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 / 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治疗:
1、控制感染:①处理原发感染病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加抵抗力。
2、积极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以平衡盐为主。
3、纠正酸中毒。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5、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剂量宜大,可达正常用量的10—20倍。
2
高危孕妇胎动监测
胎动监测是评价胎儿宫内情况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胎动是胎儿存活的良好标志,胎动自我计数可及时,经济提供胎儿宫内安危。孕妇在妊娠16—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并随着孕龄增加而胎动逐渐变强,且次数增多,29—38周到达高峰。至妊娠足月时,胎动又因羊水量减少和空间缩小而逐渐减少。老胎动计数>30次/12小时为疏,<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缺氧。胎动可通过孕妇自测或B型超声检查监测。
3
胎心率电子监护治疗常规
胎儿电子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够连续观察和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也可了解胎心与胎动及宫缩之间的关系,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情况。
(一)胎心无应力试验(NST)
监测胎动时胎心是否有加速反应,有加速即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在孕24—32周时,胎心率中枢调节中心不够成熟,此时的加速不够高,同时胎动时可有轻微的自然减速,因此将NST反应型加速幅度为106pm,>32周,加速幅度为156 pm,足目反应型20分钟内至少2次加速,加速幅度≥156 pm,
时间≥15秒以下,NST应考虑胎儿在缺氧可解:
1、胎心基线率持续≥160bpm,甚至180bpm至少10分钟,除外感染、药物及心脏缺陷等。
2、胎心基线率持续<110bpm或<100bpm至少10分钟,除外药物及心脏缺陷。
3、胎心曲线呈正纺型,占监护时间1/3以上不伴有加速。 4、24小时重复两次NST无反应型。
5、反复出现的各种减速变异降低或缺失。
(二)宫缩应力试验(CST)
1、阴性:无晚期减速和明显的变异减速,提示胎盘解良好,1周内无胎儿死亡危险,1周后重复本试验。
2、阳性:超过50%宫缩有晚期减速,即使宫缩频率小于10分钟3次。
3、可疑阳性:有间隙的晚期减速或在明显的变异减速。 4
各种休克的抢救常规
(概述)
休克(shock)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肛量急剧减少,导致机体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状态。在休克状态下血流不足以提供细胞的营养需求和代谢垃圾的有效清除,这样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休克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或比基础血压降低60mmHg,脉压小于20mmHg。儿童低于相应的标准(儿童正常收缩压=80+(2×年龄),mmHg)则示低血压。注意一些健康成人正常状态下血压可能低于90mmHg;相反,先前有高血压的患者在出现休克时血压可能在正常范围。
,而又高度怀疑休克存在,需进一步测定坐位或直立位血压、脉搏。注意每次改变体位后需等3—5分钟,待血压、脉搏稳定后再进行测定。
①心动过速;②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或烦躁、焦虑、大汗、过度换气等;③外周循环低灌注:肢端湿冷(网状青斑)、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等;④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
(诊断要点):
休克诊断需满足:①致休克因素;②一定程度的血压下降
低血容量休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