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 1,免费搭车乘:是借用免费搭车的行为来喻指人们不支付费用而享受好处的行为. 2,财政: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3,财政职能:或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4,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5,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是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 7,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为财政支出的构成。 8,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资金量,是考察政府财政活动规模的重要指标。 9,财政收入:即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它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10,财政收入形式:指的是国家利用什么名称、采取什么方法取得财政收入。 11,税收:现代税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12,国有资产权益收入: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所应获取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13,收费费用:是政府部门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特定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时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具体包括规费和使用费。 1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 15,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国政府从公民手中获得税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16定额税率:或称固定税率,指的是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一般适用于从量定额税的征收。 17,比例税率:是对所有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18,全额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一级税率。 19,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成不同等级,对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率,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率。 20,税收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移给购买者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1,税收归属: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22,流转税:又称商品税或劳务税,是指以商品或劳务的交易额为征税对象课征的税收。 23,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所得或收益课征的税收。 24,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收。
25,税制结构:是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制。 26,单一税制:是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27,复合税制:是多种税同时并存的税制结构。 28,公债:即政府举借的债务。确切地说,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 29,生产性公债:也称建设公债,是指政府将公债收入用于生产建设事业的公债. 30,非上市公债:是指公债持有人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出售,只能到期后收取本金和利息的公债. 31,强制公债:是指当政府财政状况异常困难时,依靠政府权力向人民强行推销的公债. 32,自由公债:指由政府发行公债,由人民根据公债的条件自由决定购买与否,不加任何限制. 33,浮动利率公债:是指利率随物价或银行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公债. 34,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35,单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编制在一个总预算内,而不再按各类财政收支的性质分别编制预算. 36,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37,零基预算:就是政府各部门的收支计划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只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编制收支预算计划. 38,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履行或代行行政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率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9,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40,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发生控制效果,所以又被称为“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或“非选择性财政政策”。 4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相应的财政措施,才能
财政与金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