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第一次见到刘贵宾先生,是在六年前,他在海南办了一次个展及作品拍卖会。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是他的画作的题材是如此广泛,有静物(以花卉为主)、人体、人物、风景;其次是他创作状态的纯粹――几乎没有一张是应景之作;至于其绘画技法的纯熟以及每幅画作巨大的动情力,则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看完画展后,我对画家直率地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没想到刘贵宾先生不仅十分大度地倾听了我的意见,还在几天后邀我做他的拍卖会的解说嘉宾――这使我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研读他的作品。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成功地举办了作品拍卖会后,刘贵宾决定在海南扎下根来。他倾心于海南自然风物和黎苗风情的描绘――诸如热带雨林、橡胶林、三角梅、椰林、菠萝蜜、野菠萝等等,在他的笔下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我曾数度赴其工作室观摩画作,一个已满七句的老画家还有如此饱满的精力和艺术创作的激情,常令我感佩不已。
刘贵宾打动我的地方还在于他的纯粹和豁达。在我们这个颇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个古稀之年的老画家还能不计功利、潜心作画!只要见过画家画作的人,都会感叹:画家作品的境界水平之高,已远远超出他日前的“名气”,似乎应该是炒作一把的时候了。但画家不为所动,他潜下心来“要多投入点精力、多画些画”。正因此,他没有选择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居住,甚至还离开了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艺术重镇
――天津,选择了“心远地偏”的海南。他不止一次称:海南岛磅礴的大海和云海,像极了他此时的心境。
一个带有点“隐士”风格的画家;一个在古稀之年仍能耐得住寂寞的画家;一个别人已在收获荣誉同时创造力衰退的季节,声称自己还在顽强茁壮地生长的画家。刘贵宾,他的艺术自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水平之高与目前地位之间的落差?这些个“谜”的存在诱引我对画家做了一次贴心的访谈。
生于1938年的刘贵宾,家庭出身很平凡,但是父母作为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质朴、坚韧的气质和对子女深挚的爱,还是很早就熏陶了他――我们以后可以从他的人物画中看到这一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各种运动不断,刘贵宾仍孜孜不倦地沉浸在油画技法的训练提高之中,他称中青年时期,每天用在画画上的时间起码在14个小时以上,因此打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油画技法功底,为他中年以后才开始的油画创作搭建起一座很高的平台。
刘贵宾并不讳言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的各项运动,对正值艺术青春期的他有影响,甚至在他早期画作中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些许痕迹,即使有时代烙印的作品,刘贵宾依旧注重创作原型的真实状态和技法的完美。
“文化大革命”结束,刘贵宾已近中年,在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刘贵宾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几乎同时,刘贵宾的创作已到了
“厚积薄发”的阶段。多年的技法锤炼,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思考令他为自己的创作定下了个基调:真诚!这看似平凡的两个字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矫揉造作;意味着心灵的真情投入,创作每一幅作品。都有强烈的感情存在。用画家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的画笔不会撒谎”。
也许正因为刘贵宾大器晚成――他的大部分代表作,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也即他50岁以后;在进入21世纪花甲之年后,他的创作才呈现“火山喷发”、佳作迭出的壮观景象;再加上画家不善也不喜炒作的习性,以致刘贵宾的声名并
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