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 .doc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
【内容提要】美育现代性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补缺的需要。它在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理疾患疗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现代性;素质教育;该亚定则;心理疾患疗治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正在探索现代性的问题,而且还在探索二战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形势下,思想文化领域的后现代特点。我国新时期以来,国家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美育学科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因此,当前美育学科不仅应很好地继承历史上的成果,而且更应面向现实,很好地研究美育现代性问题。
一
美育现代性的提出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事情。1988年春,美国艺术资助部门公布了历时两年才完成的艺术教育状况研究报告——《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这个报告对美国艺术教育现状作出评估,认为“今日美国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并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引导所有学生培养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一种艺术过程中的创造力,一种从事艺术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别艺术产品必不可少的评判能力。”〔1〕(P1-2)这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对工具理性膨胀所导致的应试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要求在新的时代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即在当代经济与社会文明条件下所必备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1994年,美国众参两院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艺术增列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同年,美国出版了在政府直接干预下由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国性组织研制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由此可见,在美国的当代教育中,把美育放在何等重要的突出位置。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面对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将素质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从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织部分的审美教育。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注:转引自伍春霖主编《大学美育》序言第1页,高教出版社,1997)
1996年6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德智体其他各育一起提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无论是“文明世界的艺术感”,还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现代社会对美育提出的要求,从而开始并逐步深化了美育现代性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美育现代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已逐步进入了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大体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1998年在北大百年校庆会上指出,“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样的时代特别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素质。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的动力。而在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由此及彼、由不知到知的发散思维能力,
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