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2008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院士,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结缘草木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语出西汉时著名辞赋家枚乘的《七发》。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
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院士,1916年6月出生于江西九江,长于江苏扬州。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79年当选为中团委员。他曾当选为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70多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
见到吴征镒是在他位于昆明的家中。身体的原因让这位92岁的老人几乎已经足不出户。“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这位老科学家说。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那时才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长大些开始读书了,吴征镒最爱读的书是家里收藏的一本清代人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对着这本书的图谱,去花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乐在其中。
人们哪会想到,就是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他参与组织领导《中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他在这部历时45年完成的植物学巨著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完成了全套著作2/3以上的编研任务,并重点完成了一些大科、难科的研究。
在70多年的植物分类研究中,他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涵盖94科334属,是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以他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人命名的历史。
他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面,科学地划分了中国植物属和科的分布区类型并阐明了其历史来源,形成了独创性的区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修改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系统,为植物区系区划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国之初,他负责橡胶宜林地的考察,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解决了我国橡胶种植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使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紧缺状况得到缓解;他推动了我国植物资源的寻找、开发利用以及引种驯化等工作。他提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施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吴征镒院士编著了《中国植物志》(包括英文版)、《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被》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75篇(部);先后获
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