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区长方海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同《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10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好、城乡面貌变化大、综合实力提升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区三高地”建设目标,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统筹城乡为统揽,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全区人民努力拼搏,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
这五年,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4亿美元,是2005年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2亿元,是
“十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90元,。
这五年,对外开放精彩纷呈,“三大高地”快速成长。重庆大学城基本建成,13所入驻高校11所实现招生,师生总数达15万人,西部教育高地已见雏形。西永微电园稳步发展,综合保税区一期建成并封关运行,台资园建设顺利开局,惠普、富士康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已见规模。物流园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兴隆场铁路编组站开工建设,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开通运行,现代物流高地已见轮廓。
这五年,“五个重庆”扎实推进,社会民生大为改善。完成危旧房、“城中村”,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7平方米。,交通拥堵得到初步缓解。,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64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率先建立“交巡警合一”和“校园安保警务勤务”机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34%,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五”时期减少47%。三级医疗服务卫生网络基本形成,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实现全覆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民生事业投入占比超过50%。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扶贫帮困、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实现全覆盖。
这五年,统筹城乡稳步前行,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土地、户籍等配套改革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建成农村公路357公里,镇、村通畅率达100%;实现病险水库全销号、场镇堤防全贯通、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2万平方米;传统农业转型加速,建成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基地3万亩。∶1。
这五年,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制定区级“办法”、“意见”等32项,规范决策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完成两轮政府机构调整,西部新城、磁童片区、三峡商圈等区域管理体制启动运行,努力提高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强化执行力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分类管理、节点控制、定期督查。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一岗双责,强化依法行政,政府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加强。同时,加大服务力度支持部队建设。
(二)2010年——各项事业再创佳绩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制定的“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全区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
1.“五个重庆”建设结出新成果
j 宜居工程完成危旧房拆迁44万平方米、城中村20万平方米,确保三年危改任务全面完成,提前一年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落实安置房源50万平方米,户均安置面积增加约20平方米;腾出建设用地1788亩;集中绿化27万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