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案例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案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严重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
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好
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
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晰,法则记得牢靠,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
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
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
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
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
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
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
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
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或36-
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36-
135÷9=21=135÷9(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
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1/5
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
+(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
756÷4×25(应等于4725,),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
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75÷(25×4);240-15×6+10,240-
(15×6+10)。
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
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
广博的。
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
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
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
示定律。
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
字特征进行简易运算。
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敏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
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易。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
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
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
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
81÷36=81÷9÷4=9÷4=(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
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
2/5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严重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
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
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
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
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
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
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敏运用知
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①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讲两位数乘以一位数23×2时,旁注了2个20是
40,2个3是6,40加6得46,就说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思考过程。教学
时,应使学生掌握口算步骤,防止盲目多练。
②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
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
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简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如下
的练习: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3344÷869844÷494343÷4311600÷58
由于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判断了商是几位数,如9844÷49一题,商应该是
三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够商1,学生就会意识到商0占位。
五、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
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严重的。
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
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
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
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
3/5
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第
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
如,+(36-765÷25)×25这道题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又有小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再用小括号里的结果与25相乘,最后
算减法。开始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标明运算顺序。第三,对比性练
习。
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如,指出下面每组题运算顺序有什么例外,再计算。
①120×10÷5120×(10÷5)
②80+60÷1280+60-12
第四,填空练习。
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
①加减法的速算法
348+198=348□200□2
514-396=514□400□4
638-599=638-□+□
728-69-31=728-(□○□)
②乘法分配律
201×42=(□○□)×42=□×42+□×42
98×65=(□○□)×65=□×65○□×65
76×28+76×72=□×(□○□)
39×42+42=(□○□)×□
第五,改错练习。
4/5
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
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54-54÷6=0第六,趣味性练
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合适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密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
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
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
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
律,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严重的。
5/5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