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论语看孔子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从论语看孔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从论语看孔子
第1页/共28页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mín)天不吊,不慭(yìn)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尼”(孔子名仲尼)父(同“甫”,对男子的美称)。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至圣先师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至圣先师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大成至圣先师
孔了历代封号
圣\王\帝\师
第2页/共28页
神话形象
汉代讳学《孝经援神契》等书中,
1、出生神奇:人神交合而生。孔子父母“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2、形象:“长十尺(1米8多),海口,尼首(人头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方面,月角(眉角)日准(鼻),河目(清澈)龙颡(额头),斗唇(伶俐)昌颜(端正光明)”,“手垂过膝,耳垂珠庭(如珠般下垂),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特征),立如凤峙,坐如蹲龙”,腰围宽大。胸膛就像矩尺一样规矩,舌上有七重纹理,手纹深长。胸膛上有天生纹理像:“制作定,世符运“
3、行如巫师:作为奉天承运的“素王”,编撰《春秋》、《孝经》,为后世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大法,带领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这时天空“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
第3页/共28页
负面形象
戴震《孟子字义正疏》:“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章太炎《订孔》,儒学是“中国的祸本”,孔子“最大的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
鲁迅《在现代中国孔夫子》:“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第4页/共28页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ConfuciusInstituteHeadquarters)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新世纪的孔子学院
中国文化的象征
第5页/共28页
从美学的角度读《论语》
第6页/共28页
什么是美学
鲍姆加登
AlexaderGottliebBaumgarten
1714-1762
Aestehtics是关于感觉的学问,但这感觉不是sense而是美感(aesthetics)。美感包括三个方面:外在之美(美的形式),内在之善,形上之感(宇宙人生最深邃处)。
西方的区分型美学
真,善,美
逻辑,伦理艺术
理性意志情感
中国的关联型和整合性美学
美的外形与善的内容
朝廷美学
士人美学
孔子美学的位置
第7页/共28页
对于孔子,人最大的快乐应来自何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8页/共28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美学思想
一、礼崩乐坏:孔子美学的时代背景
二、仁的人性:孔子美学的思想基础
三、惟天唯大:孔子美学的圣人理想
四、文质彬彬:入仕之士的君子形象
五、孔颜乐处:未仕之士的心灵洁操
六、吾与点也:士人心灵的自由境界
七、诗心乐意:孔子美学的审美人生
第9页/共28页
礼崩乐坏:孔子美学的时代背景
天子
诸侯诸侯诸侯
大夫大夫大夫大夫
士士士士士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天神
地祗
祖庙
乱与篡的普遍
礼乐偏离原来的宗教政治伦理内容
新型的士阶层的出现
诸侯挟天子,大夫逐诸侯,家臣叛大夫,疯狂追逐权力,在追逐中丧失了权力弑君36,亡国52
中央集权大一统
天德礼+理性冷酷法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第10页/共28页
从论语看孔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