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自律力》读后感 】是由【花开花落】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律力》读后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自律力》读后感
《自律力》读后感1
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说有父子两个,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父
亲驾车经验丰富,儿子眼神较好,每当走到崎岖的弯路上,儿子都会提醒一下:
“爹,转弯啦!”但是有一天父亲病了,儿子自己驾车。到了弯道上,牛怎么也不
肯转弯,儿子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引诱牛,但是牛一动不动,儿子百思不得其
解。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着牛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马上就动
了。
你看,就连牛都会因为养成的习惯,形成一个条件反射,知道什么样的指令是
该转弯了,可见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对于优秀的人也是一样,去翻看人物传记你
会发现,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特别优秀的
习惯。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
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
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年轻人应该怀有改变世界的远大志向。哪怕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一路奋
战,只能获取微小的成就,也好过束手就擒,让世界改变我们,变成自己曾经最厌
恶的那种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警醒世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
非曲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候,对错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重要,别人
怎么评判你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三观不同,何必强融。只要笃信的事情,只要遵从
本心的'事情,踏踏实实放胆去做就好,被外界的声音阻断了最想做的事情,才是
真正的悲哀。没有谁能真正伤害你,除非你九转十八弯地把外界那些有意无意的伤
害刻在心里。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外在,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永远陷在不幸
里走不出来。我们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让世界听我们的。
坚持自律,命运会给予我们应有的眷顾;坚持自律,生活会回馈给你应有的精
致;坚持自律,物质的丰盈、精神的富足统统都会向你走来。努力就好,剩下的交
给时间。
《自律力》读后感2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你真的认识你自己么?你能平静的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
么?你能正确对待不定时涌现的负面情绪么?你能打破内心的成见,客观的和他人
交往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内在的心理
活动始终存在,意识的波动带来的就是“有色眼镜”,无论是看别人还是看自己。
通常我们能察觉到的,只不过是当下的意识和想法。这个想法来得快,去得也
快,往往左右了我们的情绪和认知,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这个意识的奴
隶。情绪化、下意识、不由自主的,就是我们成为奴隶的表现。我们都以为自己是
自己的主人,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控制不了。
因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觉察到的,只不过
是意识最表面的一层,与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同理,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意
识”就仿佛冰山一角,在看不到的海底深处,意识还有许多层面是我们正常情况下
所认识不到的。深层次的意识活动决定了表层的意识活动,只有我们勇敢的破开自
己的心防,顺着当下的念头继续向下挖掘,深入到我们心灵的深处,在那里,才能
找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的根源。
那个地方,心理学上称为潜意识,佛学上称为第八识。领悟了八识的人,就是
破除了心灵的幻象、已经觉悟的智者。《道德经》上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
明”,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是这
个意思。
作者谈到,了解别人,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理性延展方式办到,可是了解自
己,就需要更深一个层面的方法,也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修行,不
断的洗去沉积在心灵上的尘垢,不断的擦亮本心,直至露出真实的本来面目,仿佛
明镜一般,一尘不染,净能照物。读后感·我对这一观点有些怀疑,究竟怎样才算
“修行”、才是“本心”?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只是唯心的一个概念。
如果能够达到作者所述的境界,我觉得可以说是“我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也即是“自知者明”的境界。不然的话,充其量就是情绪的奴隶,潜意识操控下的
傀儡,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想、在感受、在体会,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在背后推着我们
不由自主的行动。
我能够认识到、也认可潜意识的存在,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律,达到内心的
真正觉醒。这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有先在日常工作、生活方式中锤炼
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迈过沟壑,发现一个新的自己,那将是终
点,也是起点。
《自律力》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