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颅磁刺激技术与脊髓损伤研究进展.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202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 12月第 1卷第 2期 ChinJBrainDisRehabil(ElectronicEdition),December2011,,
·综述·
经颅磁刺激技术与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杜寒剑冯华
【摘要】经颅磁刺激(TMS)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的优点,因而
在临床和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经颅磁刺激除用于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检查外,在脊髓
损伤治疗方面及患者运动、呼吸等功能恢复方面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脊髓损伤;可塑性
早期学者采用高压电刺激大脑的运动皮层来诱发皮层支配区域的肌肉收缩[1],后来该技术用于检测
中枢运动的传导通路,然而该检查技术舒适性较差,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而 Barker等[2]在运动皮层区
域置放平面线圈,利用交变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刺激对应的运动皮层,同样可以记录到运动皮层诱发电
位[2],这种方法即称为经颅磁刺激(icstimulation,TMS)。由于该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操
作简便、易于重复且安全可靠的优点,因而在临床和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TMS除用于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检查外[3],在精神疾病[4]、帕金森[5]、癫痫[6]、脊髓外伤[78]方面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重点阐述 TMS
在脊髓外伤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
一、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 %,其风险主要取决于年龄和损伤的部位,其中年轻人群和老年人群发病率
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损伤主要由车祸、暴力、高空坠落等因素造成,损伤的节段主要发生于活动
范围大的部位。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部分。
原发性损伤表现为起初的机械外伤,主要是由牵引和挤压作用引起的,直接的挤压力来自于骨折、异
位的骨折碎片等因素,表现为血管破坏,轴突断裂,神经细胞破坏,灰质内微血管出血等。而后的脊髓水肿
使得椎管容积减少,引发二次缺血,神经源性的低血压加速缺血症状。缺血、从破裂的细胞膜内释放出来
有毒的化学物质、电解质转移等因素诱发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表现为灰质的低灌注逐步扩张到白质,阻挡动作电位的传导,引发脊髓休克。破坏的细
胞、轴突、血管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攻击周围细胞。在正常脊髓中,轴突末端可以分泌少量的谷氨
酸,当谷氨酸结合到目标神经元上的受体时可以刺激这些细胞产生脉冲。相反,脊髓损伤后,大量的谷氨
酸从破坏的脊髓神经元、轴突中释放出来,过度激活周围细胞。这些过度激活细胞使得大量的钙离子内
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破坏事件,包括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兴奋性中毒除影响神经元外,同样可以杀死少
突胶质细胞,这主要是由位于少突胶质细胞上面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引起的[9]。此外
原发性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凋亡现象[10]。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凋亡抑制剂治疗的脊髓损伤大鼠
比未接受治疗的大鼠更有活动能力[11]。非外伤性引起的脊髓损伤,兴奋性中毒同样引起白质的病变和少
突胶质细胞的死亡[1213]。
临床治疗的原则避免功能障碍的进展,维持脊柱的功能,尽早急诊检查治疗,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
促进功能恢复。
二、TMS

经颅磁刺激技术与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ouyan21998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