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腰骶部菱形筋膜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2
2
2
2 2 2 2
2
1 1
É
É
· 848 · Chinese J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05, V o l 19 (10)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术后综合治疗的模式。我们曾尝试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 20 (1): 10 12.
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在乳癌根治术的同时一期进行保留乳头的乳房重建, 2 , , . . : , 1989.
189 190.
但是否会影响放疗对乳癌的治疗效果以及放疗对重建
3 赵茹, 乔群, 柳成, 等. 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
的乳房的损害程度, 目前仍在观察中。外科杂志, 2003, 17 (1): 38 40.
(收稿: 2004 08 24 修回: 2005 01 07)
4 参考文献(本文编辑: 俞军)
1 乔群, 赵茹, 柳成, 等. 腹直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应用乳房再造术.
腰骶部菱形筋膜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2
韩守江1 杨连根1 孙邦建2 娄宏亮1 安小刚1
【关键词】褥疮腰骶部筋膜蒂皮瓣修复
中图分类号: R 632 1 R 622 1 文献标识码: B
骶尾部褥疮比较常见, 修复方法较多。我们于邻边延长线间夹角的平分线上作一切口, 长度与边长
2001 年 3 月~ 2004 年 3 月, 应用腰骶部菱形筋膜蒂皮相等。再作另一对角线的平行切口, 长度也与边长相
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9 例, 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等。彻底切除骶尾部的坏死组织、瘢痕及炎性肉芽组
织, 凿除感染的骨组织, 形成菱形创面。创面边长 8~
1 临床资料 12 cm。3% 双氧水冲洗, 碘伏原液湿敷 10 m in。沿皮瓣
1. 1 一般资料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在深筋膜下解剖
本组男 6 例, 女 3 例。年龄 29~ 55 岁。病因: 脑外并翻起皮瓣, 在靠近皮瓣基底部时注意保护营养皮瓣
伤 1 例;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5 例, 其中全瘫 4 例, 不全的腰动脉后支血管, 不需特意寻找和显露该血管。皮瓣
瘫 1 例; 胸椎骨折截瘫并股骨骨折、双股骨骨折、双胫掀起后, 移位修复创面, 放置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 根
腓骨粉碎性骨折牵引各 1 例。病程28~ 75 d, 平均据引流量术后 1~ 2 d 拔除。供区创面一期直接缝合。
58 d。褥疮大小 6 cm × 7 cm~ 10 cm × 11 cm , 深达骶 1. 4 结果
尾骨膜 6 例, 其中合并骨感染 2 例; 深达肌层 3 例。患术后皮瓣均成活, 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 未行游
者术前均作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经换药离植皮。术后仅 1 例因较肥胖, 皮下脂肪液化, 创面延
及抗生素应用, 炎症控制, 分泌物减少后行择期手术。期愈合, 其余 8 例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期愈合。随访
1. 2 解剖基础 6~ 36 个月皮瓣成活良好, 褥疮无复发。
腰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经腰椎横突间发出后
支和后外支, 进入骶脊肌及其浅层的筋膜皮肤。两侧腰 2 典型病例
动脉的后支和后外侧支间有丰富的交通吻合。切

腰骶部菱形筋膜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_chen200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