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郝月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突出地体现了贝多芬的
创作风格和技巧,标志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达到顶峰。它为广大钢琴专业的朋友
所熟知,至今仍被列为必练曲目之一。《黎明》奏鸣曲最能体现贝多芬的创作技
巧和思想灵魂,体现出创作技术之高超、演奏技能之灵炫。无论是曲思结构还是
演奏技巧,《黎明》奏鸣曲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发展。《黎明》奏鸣曲总
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文以《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其曲
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一、《黎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表现出自然界中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曲
家对大自然的强烈喜爱。《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是有活力的快板,分为四个部
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显露出贝多芬钢琴技巧的卓越进步,是
贝多芬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曲,作品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
每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也有所不同。《黎明》奏鸣曲诞生于创作中期,贝多
芬将其献给朋友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该作品运用很多力度的强烈对比和高低
音区的音色对比,演奏技巧华丽,演奏效果辉煌,使得钢琴演奏技术进一步提高,
结构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与前期作品形成明显的反差。
(一)呈示部(1~86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呈示部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1~13小节是
《黎明》奏鸣曲的主部,其主调是C大调,以低音柱式和弦弱起开头,第4小节
开始出现高音,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从第8小节开始,《黎明》奏鸣曲的主调
从C大调转向C小调,由主题旋律向十六分音符旋律过渡,12小节处出现C大
调的全终止,后边又接了一个开放的结束。14~34小节是主部与副部的连接部,
调性转回到C大调,从开放松散的八分音符过渡到连接紧密的十六分音符,回到
原始速度,主部结尾由渐慢处理转向突然起速,给人急促、紧张的感觉。35~50
1
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副部,调性转到E大调,高音声部以柱式和弦进入,直
到第42小节高音部过渡到三连音形式才结束。50~86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
结束部,音乐动机加入很多新材料,50~86小节采用模仿、模进、重复等发展手
法,第62小节左手又出现柱式和弦演奏,应注重十六分音符的均匀连贯性和顆
粒感。74~86小节强弱变化明显,由强到弱的变化给人一种结束的感觉,调性结
束于C大调。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注意高音的连贯性和均匀性,保证声音
清晰柔和,同时要注意速度是否稳定和情绪变化。
(二)展开部(87~155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展开部依旧采取呈示部的音乐素材,和弦扩大,运用发展
的手法,形成发展的段落。展开部分为引入部分和展开部分。引入部分是87~89
小节,动机缩减,旋律在高低音区来回流动,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力度出现明显
的强弱对比,给人一种紧张的急促感,旋律清脆悦耳。展开部分是90~155小节,
主要采用三连音的演奏形式,旋律逐渐升高,逐渐递进,将音乐推向高潮,回到
音乐主题,为再现音乐做好铺垫。在练习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控制
演奏速度,不能太快,以便把握复杂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变化。
(三)再现部(156~249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再现部是156~249小节。156~170小节是主部再现,与
呈示部相比,主部再现内容变化不大,只是结尾处稍做变化。171~195小节是连
接部再现,调性为A小调,171~181小节为原样再现,182~195小节属于变化
再现,调性和和声变化明显。196~211小节是副部,调性转为A大调,旋律进行
以柱式和弦和三连音为主。211~249是结束部,材料、结构和呈示部大致一样,
但是调性变化明显。旋律从三连音开始到第223小节出现柱式和弦,演奏时要突
出左手和弦,与之前左手十六分音符形成鲜明对比。
(四)尾声(249~302小节)
249~302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尾声,分为三个部分,249~283小节是
引入部分,284~295小节是中心部分,295~302小节是结束部分。引入部分主
要采用主部材料,中心部分沿袭副部主题的素材与结构模式,结束部分同样采用
主部材料,其调性全终止于C大调。演奏力度逐渐加强,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达到进入尾声的良好效果。
2
二、《黎明》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一)音阶、琶音的跑动技巧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大量采用音阶和琶音的弹奏技巧,主题刚开始就以
音阶式的跑动出现。演奏时,右手要保持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放松
手指和手臂,加大指尖和掌关节的力量。除此之外,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演奏
要均匀流畅,强弱对比要鲜明突出。
(二)力度的变化
整个乐章力度变化很大,演奏时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但绝不能生猛地敲击、
砸琴,手要有力地支撑住,将力量送到指尖,达到饱满的音响效果。全曲用PP的
力度开始,暗示着黎明的到来。《黎明》奏鸣曲中,很多地方采取渐强、渐弱的
处理方式,只有做好强弱力度对比,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力。
(三)音色的控制
整个乐章力度变化十分多样,因此要注重音色细节把控,做到主题突出,强
而不躁,弱而不虚,层次分明。
三、结语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是贝多芬音乐创作体裁的重
大突破。这首奏鸣曲展现出贝多芬内心的情绪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对比和强烈
的情节冲突,表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当时,贝多芬深受病痛折磨,二者
可谓对比鲜明。贝多芬从万物复苏的大自然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最终创作出触
及灵魂的《黎明》奏鸣曲,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百里登峰
  • 文件大小137 KB
  • 时间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