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年5月第2卷第2期 Chin J Cell Stem Cell (Electronic Edition), May. 2012,,
•综述•
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1971 年,Davanger 和 Evensen[1] 观察到在中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 LSCD 多为
央角膜上皮创伤愈合过程中存在由角膜缘往角膜角膜缘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虹膜症,先天性皮肤红
中央移动的色素性上皮细胞线,据此首次提出了角色角化症;继发性 LSCD 临床多见,为物理化学因
膜缘是角膜上皮细胞更新来源的假设。此后,大量素或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微环境破
实验证据均证实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包坏,如机械损伤、化学烧伤和 Stevens Johnson 综合
括上皮向心性迁移,角膜缘处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征等。缺损的角膜缘干细胞及微环境无法维持正常
等。目前,角膜缘干细胞和存在及基本作用已被公的角膜上皮更替,造成持续反复的上皮愈合不良,继
认。角膜缘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宽约 1mm 的而引起基质炎症甚至溃疡穿孔,最终产生角膜新生
特殊区域,裂隙灯下可见垂直角膜边缘的含色素嵴血管和上皮结膜化。其中,角膜上皮结膜化是诊断
状隆起,上下方角膜缘处尤甚。角膜缘处的上皮细 LSCD 的最特异指标,裂隙灯下表现为角膜出现表
胞层数达 10 ~12 层,排列不规则,深层基底部细胞浅或深层新生血管及纤维血管翳,荧光素呈点状着
为一层小圆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与基底膜紧密相染,有时可见角膜缘嵴状突起的减少或消失。活体
贴,核浆比大,胞核呈卵圆形。此处的基底膜向下角膜上皮结膜化的确定目前依赖于印迹细胞学或局
突起,形成非均一的乳头样上皮结构,即 Vogt 栅栏。部活检,通过特定标志物检测杯状细胞或结膜上皮
角膜缘干细胞即位于 Vogt 栅栏的基底层。Vogt 栅细胞[3]。近年来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 及眼前
栏中的基底膜、血管、神经、黑色素细胞、间充质细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5] 等无创、快速的方法也
胞,以及其他与角膜缘干细胞间接或直接作用的成逐渐应用于 LSCD 的诊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和细胞因子等,共同构成了角膜缘干细胞的基质正确的诊断及对角膜缘受累范围、缺损程度的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准确评估是制定 LSCD 治疗策略的基础。局部性
stem cells,LSCs)属单能干细胞,其分化水平低,细 LSCD 与全周性 LSCD,单眼 LSCD 与双眼 LSCD
胞周期长,拥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在特定应激状的治疗策略显然不同。然而,许多临床上诊断为
态下可高度增殖,这些特性的维持高度依赖于正常 LSCD 的患者,其印迹细胞检查杯状细胞并不一定
微环境成分的保护和调控。LSCs 定向分化产生一呈阳性。这种情况常见于某些严重的化学伤,瘢痕
定数量可快速分裂的前体细胞,又称过渡放大细胞性类天疱疮或 Stevens Johnson 综合征的患者[6]。
(transient amplifying cells,TACs
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