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理性角度解读韦伯的理性化理论
李洁文
一、概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立场,其中
三点就是:第一,要建立起一套沟通哲学(
;或互为主观哲学, )来代替传
统的意识哲学( ;第二,在社会分析上
提出要将意义的诠释与行动结果的分析互相划分开来,从而建立
起一套所谓体系分析( )与意义诠释互相配合的
“二层次社会理论”;第三,在解释社会
现代化时,要在概念上分开社会发展的逻辑和现实的历史。最后
这一点尤为重要,对哈贝马斯来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社会
现代化真正的弊病,同时也看到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
计划( 自我延续下去和解决自己所派生出来的问题的
潜在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现代化有恰当的评价。
笔者认为,这三点正是哈贝马斯在他的《沟通行动理论》第一、
二册里评论及重建韦伯的社会理论的基础所在。“理性”与“社会
理性化”都是韦伯和哈贝马斯的社会理论里的关键概念,这三点也
李洁文,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哲学博士。
可以成为厘清他们在这两个概念上的差异的基础。本文将顺着这
个方向首先介绍韦伯的社会理论,然后引介哈贝马斯对相关问题
的看法,他的沟通行动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质内容,则有待另
文介绍。
二、行动、理性与现代化:韦伯的角度
本部分会概括地介绍韦伯的社会理论,为下文评介哈贝马斯
对韦伯的社会理论的评述,提供一个平台。为了这个目的,本部分
将不打算全面和完整地引介韦伯的理论。本部分将会就哈氏在他
的理论架构下解读韦伯社会理论时所触及的内容,首先作一简单
的介绍,其他的内容则在此不赘。
韦伯跟随着德国新康德主义的看法,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行动和互动组成的,它
们承载着行动者所赋予它们的意义。正是这个特点使行动有别于
生理行为和其他自然现象。因此,理解人的行动便必然地涉及意
义(或价值)问题;自然科学则否。
虽然韦伯认为人类社会行动包含着一个意义层面,但是当他
在处理意义问题的时候,他并没有进而处理意义与语言的关系问
题,他却只将意义问题还原到行动者的信念和意向问题来加以理
解。顺着这个思路,韦伯认为,要理解一个行动的意义,便要理解
行动者背后的信念和意向;当然,理解了这个行动的意义并不等同
于为这个行动提供了一套解释( ,对韦伯来说,这更涉
及对行动的因果分析。问题是在于,虽然社会科学的目的最终是
要为社会现象提供解释,但既然社会现象是由于行动组成的,解释
社会现象便必然地、无可避免地涉及理解这些行动背后的信念和
意向。
虽然韦伯认为社会行动必然地涉及行动者的信念和意向,他
却并不认为理念是行动的惟一或最终的推动因素。在他的一个常
被引用的名句里,他提出了一套非观念论( 的观点。
他认为,理念( )与旨趣( )共同地支配著人的行动;后
者包括物质旨趣( )和理念旨趣(
韦伯并不认为,我们可以纯粹由理念或物质因素理解社会现象。
那么,在韦伯的观念下,理性又在行动里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韦伯也从手段和目的角度来解释行动。对韦伯来说,在行动里,理
性的角色可以是在事实层面上对各种手段的效度( )作判
断,即对它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判断。它的角色也可以是对行
动者的想法和选择,作概念和逻辑上的厘清;这有助于厘清它的行
动目的。然而,目的的确立最终是价值判断上的事情,它本身不是
事实、概念和逻辑上的问题,它是在理性所能掌握的范围以外。
这种说法正反映出,韦伯的行动观是预设着一套特殊的理性
观和价值观。在这套特殊的观念下,理性在行动里所扮演的是一
个工具的角色,理性与客观的事实是互相紧密地结连着的,而这些
东西却又与主观的价值互相二元划分。然而,韦伯这些观念却有
可争议之处;下文会介绍哈贝马斯对这套看法的观点。
韦伯从来没有认为所有行动都是理性的,实际上,有些行动是
被情绪或传统所驱动或支配的。如果,比如在社会理性化的处境
下,行动越理性化,则它便越少被这些因素支配,而有更多的理性
因素介入。不过,在现实的处境下,完全由理性因素所驱动的行动
是绝无仅有的。
在韦伯庞大的社会研究体系里,我们不难发现,理性概念不单
出现在微观的行动理论里,它也出现在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发
展分析里。不过,虽然‘理性’是韦伯社会理论的其中一个核心概
念,但他从来没有在他的著述里为这个概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明显地,这个概念在微观层面上所表达的意义和它在宏观层面上
所表达的意义,是有着重要的异同的;韦伯却没有
社会理论论丛-华语文学教学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