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DataTime:2009-3-24 19:41:10
1、什么是颅内压?
颅内压系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上的压力,它是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张力变动的压力两个因素所组成的,通过生理调节,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正常颅内压。
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
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5~15mmHg,80-180mmH2O),~(~,25-30 mmH2O),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
2、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颅内三大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其总容量是近于恒定不变的,因此,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的调节就成为脑血流量和脑脊液之间的平衡,其中一个体积增加,需要另一个体积缩减来协调。当某种原因导致颅内容物增加而不能用其它部分减少来代偿时,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常见有四种。
:脑组织对各种损伤性因素出现反应性水肿,包括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
:脑脊液分泌增加、脑脊液循环受阻以及脑脊液吸收障碍都会导致颅内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
:颅内动脉和静脉血压增高都会造成颅内压增高,以颅内静脉压增高对颅内压影响较大。如:颅内静脉病变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可以引起颅内血液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压增高。
:出现占位性病变,使得颅内容物增多,也会使颅内压增高。这种情况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内血肿、肉芽肿和寄生虫病等。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
颅内压增高有三大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头痛:头痛呈持续性,以前额为重,卧位和用力时明显。
呕吐:一般不伴恶心,多在清晨空腹或剧烈头痛时出现,有时呈喷射状。
眼底变化:①静脉迂曲;②视乳头水肿、渗出和出血。
抽搐:急性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压增高的后期频繁出现抽搐,可为局限性发作或全身发作。
外展神经麻痹:出现一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
意识障碍:由于大脑皮层缺氧和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早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当脑干损害时出现变大,且固定不变。
肺水肿:由于中枢神经血管调节障碍,出现肺水肿。
生命体征变化:早期血压升高,晚期血压下降。急性颅内压增高还可以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不规整。
4、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颅内压增高持续时间较久,可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颅内压增高到一定水平时,可严重影响脑的血流量,致使脑缺血、缺氧而产生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而发生脑疝;亦可压迫或破坏下丘脑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颅内压增高还常并发肺水肿等并发症。若脑组质变形使脑血管受到影响时,颅内压增高超过3. 33kPa(25mmHg )即可
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