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下)
通典卷一百四十二
乐二
历代沿革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
齐武帝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旧使学士博士撰,搜简采用。
参议,太庙登歌宜用司徒褚彦回之辞,余悉用黄门郎谢超宗辞。超宗所撰,
多删颜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其太庙二室及郊配辞,并尚书令王俭所作。
其祀南郊,群臣出入,奏《肃(成)咸之乐》;牲出入,奏《引牲之乐》;
荐笾豆,呈毛血,奏《嘉荐之乐》;迎送神,奏《昭夏之乐》;皇帝入坛东
门,奏《永至之乐》;升坛,奏登歌;初献,奏《文德宣烈之乐》,次奏《武
德宣烈之乐》;太祖高皇帝配享,奏《高德宣烈之乐》;饮福酒,奏《嘉胙
之乐》;就燎位,奏《昭远之乐》,还便殿,奏《休和之乐》。还北郊,初
献,奏《地德凯容之乐》,次奏《昭德凯容之乐》;瘗埋,奏《隶幽之乐》;
余乐并与两郊同。明堂,初献,奏《凯容宣烈之乐》,宾出入及余乐与南北
郊同。祠庙,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之乐》;太祝裸地,奏登歌;诸皇祖,
各奏《凯容》,帝还东壁上福酒,奏《永胙》;送神,奏《肆夏》;其群臣
出入、牲出入、荐毛血、迎神、诣便殿,并与两郊、明堂同。太祖神室,奏
《高德宣烈之乐》;穆后神室,奏《穆德凯容之乐》;高宗神室,奏《明和
凯容之乐》。四年,籍田,诏骁骑将军江淹造《籍田歌》二章。六年,制“位
未登黄门郎,不得畜女妓”。黄门班在五品。明帝建武二年,雩祭明堂,用
谢胱造辞。
梁武帝思弘古乐,天监元年,下诏求学术通明者皆陈所见。时对乐者七
十八家,咸言乐之宜改,不言改乐之法。帝素善音律,遂自制四器,名之为
通,以定雅乐,莫不(知)和韵。语在《制造篇》中。
初,齐永明中,舞人所冠帻并簪笔,武帝曰:“笔笏盖以记事受言,舞
不受言,何事簪笔。岂有身服朝衣,而足綦宴履。”綦音忌。于是去笔。
乃定郊禋宗庙及三朝之雅乐,以武舞为《大壮舞》,取《易》云“大者
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以文舞为《大观舞》,取《易》云“大
观在上”,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也。国乐以“雅”为称,取《诗序》云: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乎十二,则天数也。
乃去阶步之乐,增彻食之雅焉。皇帝出入,宋孝武孝建二年《起居注》奏《永
至》,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皇雅》,取《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也。二郊、太庙同用。皇太子出入,奏《(允)胤雅》,取《诗》“君子
万年,永锡尔(允)胤”。王公出入,奏《寅雅》,取《尚书》、《周官》
“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工)”也。上寿酒,奏《介雅》,取《诗》“君
子万年,介尔景福”也。食举,奏《需雅》,取《易》“云上于天,需,君
子以饮食宴乐”也。徹馔,奏《雍雅》,取《礼记》“大飨客出以《雍》徹”
也。并三朝用之。牲出入,宋废帝元徽二年《仪注》奏《引牲》,齐及梁初
亦同。至是改为《涤雅》,取《礼记》“帝牛必在涤三月”也。荐毛血,宋
元徽三年《仪注》奏《嘉荐》,至是为《牷雅》,取《左氏传》“牲牷肥腯”。
北郊、明堂、太庙并同用。降神及迎送,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夏》,
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諴雅》,取《尚书》“至諴感神”。皇帝饮福酒,
宋元徽三年《仪注》奏《嘉胙》,至齐不改,梁初改为《永胙》。至是改为
《献雅》,取《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今之福酒,
亦古献之义也。北郊、明堂、太庙同用。就燎位,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
远》,及齐不改;就埋位,齐永明六年《仪注》奏《隶幽》。至是燎埋俱奏
《禋雅》,取《周礼》《大宗伯》“以禋祀昊天上帝”也。众官出入,宋元
徽三年《仪注》奏《肃(成)咸》,齐及粱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
取《礼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于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
明堂,三朝同用焉。其辞并沈约所制也。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序。
鼓吹,宋、齐并用汉制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武帝乃去其四曲,留其十
二,合四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天监七年,将有事于太庙。诏曰:“礼
云‘齐日不乐’,今亲(奏)奉始出宫,振作鼓吹。外可详议。”八座丞
郎参议,请舆驾始出,鼓吹从而不作,还宫如常仪。帝从之,遂以定制。
初,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
白铜谓金,蹄谓马也;白,金色。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
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
被管弦。帝既笃敬佛法,又制《善哉》、《大乐》、《大劝》、《天道》、
《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等
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又有法乐《童子伎》、《童子倚歌梵呗》,音
败。设无遮大会则为之。
其后台城沦没,简文帝受制于侯景。景以简文女溧
《通典(下)》古典著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