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启示
【摘要】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在山东台儿庄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重要战役。参加这次重要战役的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部队。作战地区包括以台儿庄为中心的整个鲁南地区。中国军队首先在临沂挫败了日本侵略军第十师团的主力,随后即围歼孤军深入台儿庄的日军第五师团。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战役;历史;胜利
一、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是分不开的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共同努力,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党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在台儿庄战役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给予了积极支持与配合。1938年3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赴徐州协同李宗仁指挥作战,临行前,白崇禧特向周恩来请教对敌作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周恩来强调,应该采取“固守要点,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要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消灭在台儿庄”①。当时,中共鲁南特委书记郭子化和许多共产党员都在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中共鲁南特委还派出游击队,破坏津浦铁路线。八路军陈再道部则在德州阻击日军增援。在华中,周恩来命令新四军张军逸师在淮河一线协同李品仙、廖磊、于学忠部阻敌北进徐州。这一切都有力地配合了台儿庄的反击战,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大捷的事实表明,国共携手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日战争正确的战略战术得以运用的结果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歼敌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多支的辉煌成果。毛泽东曾指出,台儿庄战役实行的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②。台儿庄战役克服了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等战役中的消极面,而以积极顽强的防御去制造主动有效进攻的战机,可以说是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战略得以最积极而正确发挥的成功范例。
第五战区为贯彻最高统帅部关于徐州会战的战略意图,判断日军将以第十师团主力由津浦线北段南下,以第十一、第十三及第十师各一部北渡长江,攻滁县、江都指向徐州,另以第五师团攻临沂,进逼徐州,然而遭到庞炳勋部的顽强抵抗,在驰援的张自忠部的夹击下,日军损失惨重。当台儿庄之敌陷于内外夹攻、势将灭顶之际,日军第五师团虽奉命驰援,却无法抽调主力,造成了最终我军以十余倍之优势兵力夹攻日军之势。
固守台儿庄的孙连仲部沉着应战,顽强御敌,而尤以守城的池峰城师在伤亡大半的情况下,坚守台儿庄不足三分之一的阵地,与敌浴血奋战,吸引了日军主力,使之欲攻不下,欲撤不能。这使外线迂回包围日军的汤恩伯军团易于达到战略战役的目的。汤恩伯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实现了对台儿庄之敌的反包围。
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国民党各派系之间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协同歼敌的辉煌成果
国民党政府的军队,派系繁多,矛盾复杂。长期以来,各派系之间,割地争雄,连年内战,造成国力衰弱,给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以可乘之机。但是,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
略论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