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
名家寄语: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名家简介:
马艳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中文系儿童文学教师,儿童文学作家,多家报刊撰稿人,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倡导“快乐阅读,快乐作文”。创建有公益性质的“泡泡儿童书吧”,推广儿童阅读。
已出版作品:《儿童文学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儿童小说《黑皮也疯狂》(重庆出版集团),散文集《捡拾幸福碎屑》(中国文联出版社),《小学生创新作文》(陕西教育出版社)。参编若干本作文类教辅。
尚待出版作品:唯美系列――《麦田守望者》《小城故事》。其中《麦田守望者》被广东的《师道》杂志选载
6集,受到读者好评。《小城故事》(20集)被中华语文网选在首页,受到读者追捧。小学生写作系列――《我的写作课》(3~6年级),有独特创新。校园幽默小说系列――《黑皮也疯狂》6本,幽默有趣,好玩时尚。
荣誉:短篇儿童小说《三个锦囊》获得2011年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原创作品一等奖。
主持人语:
春天的绿芽,夏天的粉荷,秋天的黄叶,冬天的白雪。在这种种美丽诱人风景的陪伴下,我们相约“亲近名家”一路走来,到今天已经第四个年头了。
亲爱的小读者,你们好。
不知你们与这个栏目有着怎样的情缘,与名家结识有着怎样的收获。我,一定是幸福的。
因为,这里有你们这样一群热爱文字的小读者,更有一批愿意讲述读写技巧的大名家。我和你们、他们能在这里相伴、相识、相知,共同进步,就是一种大幸福。
这种幸福,来自于文字、来自于书香、来自于读写的完美相融。这种幸福,也来自我们共同深爱的《小学生?快乐新读写》,更来自我们用心期待的“亲近名家”。
书为我的世界打开一扇门
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我在乡下度过,和外婆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城里,其实,也算不上城里,在铁路上工作的爸爸更多时候在荒郊野外架桥铺路。
我没什么朋友,村里的孩子都当我是外人,我不怎么会和人亲近。甚至不会撒娇,从来没要求妈妈抱我。
城里和乡下回转抚养,导致我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子。
夏天,人们都端着碗到巷口的几块大青石上吃饭,窝头夹着咸菜,稀饭里煮着红薯,人们一边乘凉,一边大声聊天,悠闲淡然地吃着晚饭,并不觉得田里劳作一日的艰辛。
夜深了,人依旧不散,谈话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
二姥爷往往成为主角,他头上扎着白毛巾,嘴里含着旱烟,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有点结巴。可一说起书来,人一下子焕发了光彩,眼神生动起来,旱烟锅在鞋底磕得啪啪响。他最擅长说的篇目是《西游记》,我在树下,听他说《石猴出世》,眼前仿佛噼里啪啦一声惊雷,接着闪电一起,黑的夜恍若白昼,万物照亮,我目眩神迷,如醉如痴。
我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神奇的故事,这么惊人的想象,还有我无法了解的丰富和绝妙。
知了早已歇息,清凉露水从树上滴落,我浑然未觉。
随后,我总是缠着他,央求着他给我看,裹了油布,没了封面,甚至也找不到封底的《西游记》。
我尚不识字,抚摸着这些文字,仿佛闻到有超尘出世的清幽气味。
我每天独自玩耍,捏泥人,踢毽子,跳格子,去地里割草,或者在水渠里逮蝌蚪,并不觉得自己孤单。
读了小学,回到父母身边,爸爸给我订了《儿童时代》。每天上学,我都要把最新一期的《儿童时代》装在书包里。
放学后,我爬上学校后面的大岗山,在浓密的树林里,安静地读《儿童时代》。
喜欢美妙的儿童诗。一个人在树林中朗读,也曾经在树叶的背面涂鸦。
喜欢杂志每一期介绍的外》,是一本著名的德国儿童小说,我随着埃米尔的喜怒哀乐,心情起伏,沉漫其中。
还认识了爱丽丝的兔子,忧伤的锡兵,会飞的彼得潘,他们有着甜美柔软的气息,透明的快乐,一波一波涌进我的心。
仿佛自己就生活在那些气味纯净的书里,抚摸人类最华美的理想,迷幻诡异,精彩纷呈。
也喜欢杂志里的独幕剧或者多幕剧,六一,带着同学们在学校的大礼堂里演出,竟然忘记自己是个腼腆害羞的女孩子。
后来,迷上了爸爸单位的书库,在那有着细细光线,和清澈书香的房间里读书,常常吸着鼻子,试图闻出一本绝妙的小说。
某些书的出现,为我们的世界里打开一扇门,照亮一条通道,生命因此获得某种启示。
因为阅读,使我知道了自己在如何度过一生。
解放路的书店往事
很早以前,解放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在宽银幕电影院旁边。那时候,书店不开架,每次去,都隔了高高的玻璃柜台,踮起脚,整个上身都靠在柜台上,抬头朝那柜台后高高悬挂的书本看,如何也看不尽。
去书店,隆重得都像过节。书店里很安静,细细的光线从斜斜的窗户照进来,有轻盈的灰尘在光线里飘
我和书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