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七种模式
拓展训练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3)
古诗鉴赏七种模式拓展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