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兴趣,更要尊重兴趣
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兴趣,交大博士李宏烨转行说相声,北大才子陈生选择卖猪肉,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应。高材生说相声、卖猪肉,确实有悖于常理。但换一个角度,站在陈生、李宏烨立场看,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人生选择,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尊重呢?
古人说,兴趣是“寻一物别致,寄一心灵动”。而陈生给出了更为通俗的解释,在他眼中,兴趣就像“谈恋爱”,“遇到心仪的就结婚”。
从公务员到“土猪大王”,陈生顶着世俗的不解与哂笑,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辉煌。他的“恋爱”之路确实不易,是什么使得他坚持下来呢?我想这与他对兴趣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痴迷有很大关系。
恰如韩剧《玛丽外宿中》沉迷于舞蹈的无缺,即使贫寒,也能追求心中所爱,演绎出华丽的舞姿。当一个人将兴趣化为心之所爱时,所有平凡都会不凡,所有苦痛都将变得甘甜,所有嘲笑都会化成云烟。因为此时兴趣早已摆脱了外物的形式,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以此来赢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充实。
在世人眼中,“吃喝”无疑是低俗的,但偏偏陆羽著《茶经》,梁实秋写《雅舍谈吃》,顶着“远庖厨”的君子的轻视,让自己的兴趣变成了精妙的文字,滋润了世人的心田。他们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然成了一种文化熏陶,拥有了倾倒世人的魅力。
陈、李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他们勇敢地迈向了自己认定的方向。就像陆羽和梁实秋那样,他们的兴趣看上去是不入流的,为此,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牺牲。这也是他们和陆羽、梁实秋同样伟大的地方――让自己的兴趣不只是兴趣,而是成为精神高标,他们是人生路上坚定的行者,是世人的楷模。
追求,痴迷,超越,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兴趣。
可是,令我们喟叹的是,面对他们的追求,轻薄哂笑者不在少数,正如前些日子,北大学生转技校一事中,更多的人发出嘘声。
我们的社会还未能形成一种包容的风气,对于兴趣,还少了最起码的尊重。古人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更应能包容多元化的选择。不同的兴趣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是点缀时代的花朵。“万众创新”的时代里,别样的兴趣追求可能就像催化
?┮谎?,能引起一连串奇妙的
追求兴趣,更要尊重兴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