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摘要】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正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正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正把书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正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做。”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本文从地理学习中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谈起,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地理教学;提问习惯;原因分析;培养方法
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形式,在这里将其慨括为:阅读自学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有疑必问的习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他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它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在
“困惑―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既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又创造性地掌握地理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地理学习中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日渐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自古就认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是真理,肯定没有质疑的必要,而如今知识更新迅速,书本知识和老师掌握的知识很容易被过时淘汰;此外许多学生学习中有一种自小养成的惰性,懒得思考,当然没有提问的习惯。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深刻,许多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由于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有面子,或所提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大被认为故意捣乱而使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传统教学满堂灌,课上学生没有一定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课后缺少提问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不想提问也提不出问题;另外,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解答时不热情或敷衍了事,或日久遗忘解答,没能把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老师的一次不经意地“忽略”往往会成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导火线。
二、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极富个性地学习,亟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想问。根据奥苏?伯乐的成就动机观,潜在的动机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并不断地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经常把取得学业成就看作获得地位和自尊心的先决条件,这种动机会使他们产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成人的标准和期望的意识,并力图去保持他人的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绪论,首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崎岖,另外一些却平原坦荡?为什么有的地方有火山喷发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