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
●核心领域●高效能教学
●中介技术●教改研究的前沿
●实践反思的镜子●教师专业成长阶梯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行为转瞬即逝,难以捕捉;
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
3、教师对学科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原理的内涵认识上的局限;
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6、变革社会中教师观念的变革: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儿童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有一个理念向行为转移的过程.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
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实际,提供客观的反馈,以促进自省.
●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促其反思.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现场指导循环的三个阶段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想或假设,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需求与对课程的理解;指导者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比较
传统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
●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和计划工作。这种教学设计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序可循起着积极作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①主要依据的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
②教学设计侧重教,忽视学生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关注;
③缺乏系统观。
●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用系统方法整合了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加涅概括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环节:
*确定教学目标(学科、学期、单元、课)
分析教学任务
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和个性特征
制定行为目标
编制标准参照测验
*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与技术
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
*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
修正与补救教学
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
●把上位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行为条件(明确限定),表现程度(数量、水平)。
●例:“统计”一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复习并巩固一年级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
(2)学生能从自己生活中举出含有统计内容的例子。
(3)独立或合作将一组数字变成统计图。
(4)90%的学生结合条形统计图,能当堂说明“以1当2”的含义及意义。
有效的反馈会议的要素
⒈每个与会者充分准备,结合具体课例开展讨论。
⒉分析预设的达成度,捕捉成功亮点,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⒊在关注预设完成的同时,还要关注预设外的问题与情境,灵活应对,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⒋每个与会者都能独立思考,平等交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不盲从权威和领导。
⒌提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比较,错误或差异也是资源。
⒍在组长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或改进意见,连环跟进。
⒎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成为一种常态。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二、研究的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
优化
教师行为
内隐
决策研究
课堂
生态学
现代
教育技术
课堂
文化学
54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