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所引发的问题
摘要:由薛定谔猫理想实验所引发的利用态叠加原理来解释猫可能处于的状态,也就是在观察之前会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有三种解释:一个是哥本哈根的在测量时波函数发生坍塌的解释;一个是由埃弗雷特提出的多宇宙诠释;另一个是冯·诺依曼的意识产生的解释。
关键词:薛定谔猫,坍塌,波函数,态叠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宏观现实生活中,猫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动物了,对于一只活泼乱跳的猫,我们对它最客观的评价是“它是活的”;而对于一只已经停止呼吸的猫,我们只能说“它是死的”;然而猫的状态真的只有这两种状态吗?是否存在一种半死半活的猫呢?我们不妨去微观世界寻找答案。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埃尔文·薛定谔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意到了量子力学的迭加问题在宏观上的体现,他提出了猫可能处于一种死活未定的状态之中,这个较有趣的悖论被称作猫的悖论。
薛定谔设想了一个关于辐射原子和猫相互作用的实验,一只猫被关在内部设有“机关”的铁箱内,要保证此装置不会对猫产生干扰,在铁箱内猫碰不着的地方,放一小瓶氰化钾,把一小块放射性元素镭放入盖勒计数器中,它非常小,使它的量控制在一小时之内,任何一个镭原子产生或者不产生衰变。如果衰变,计数管便会放电同时释放一重锤,进而击碎一个盛有剧毒的氰化钾小瓶,因此,这只猫必然会毒死。但是,若是在这段时间上原子没有发生衰变呢这只猫还会安然无恙的。所以这只猫在箱子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无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清楚,那只猫会非死即活,然而在未打开箱子之前,我们并不能预测它是处于什么状态。这时我们也只能用几率来说明它可能处于某个状态,这就是很让人费解,我们不禁会这样想:真的会有半死半活的猫吗?让我们回到量子力学的角度去剖析这个问题,根据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箱内的两个系统处于两种波函数叠加的状态,一种是“活猫”的状态、另一种是“死猫”的状态,这两种状态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是一个又活又死的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想必也只有那只关在箱子里猫它自己知道它是死还是活吧。
传统的哥本哈根解释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概率。它说,从效果上看,这两个波函数都同样的不真实。当我们往箱子里观看时,它们当中中有一个固化为现实。我们可以注意到这种解释的前提条件是箱子会打开时,整个系统的波函数会发生坍塌,然而你却不能想象为在有人观察之前,屋子里有一只死猫,或者仅仅是一只活猫。因此,如何定义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呢?要选择已经毒死或还活着的猫吗?我们又如何知道那只猫的死活呢?在量子概率性与我们所认为真实性之间的分界线又在何处呢?从量子角度出发电子设备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所以检测器不能使波函数坍塌;但是猫或者人也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呢?我们不禁会问一个系统成为
“真实的”能够使波函数发生坍塌之前应该包含多少分子呢?
埃弗雷特的解释接受了整个量子方面的表面价值,接受了两个波函数的事实,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两个世界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量子体系处于n个量子态的迭加,该宇宙就会分裂成n个相同的宇宙。这个诠释的优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成立,波函数从不坍缩,由此它简化了基本理论。它的问题是:设想过于离奇,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样真实的。然而多宇宙
薛定谔的猫所引发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