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岛中山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岛中山路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
在青岛,这首简单的儿歌能够轻易勾起几代青岛人的童年回忆,那些珍贵的回忆都与一条老街有关,它就是青岛的城市“名片”、商业“母港”――中山路。

占尽地理优势的中山路,位于亚洲最美的海湾风景区,南起太平路与栈桥相连,北至老青岛闻名的“大窑沟”,其左右与德县路、江宁路、胶州路、即墨路等20多条街道相连,全长约1500米。这条始创于1897年德国占领时期的长街,原本被分为两段――南段由栈桥至德县路,名“斐迭里街”,是德国等欧美侨民居住地,旧称“青岛区”或“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至“大窑沟”,是国人居住的“鲍岛区”,又称“华人区”、“大马路”。中山路在日本殖民时期曾被命名“静冈町”,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则更名为“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被改名为“中山路”,沦陷时期改回“山东路”,抗战胜利后又复名“中山路”。

在上世纪初,青岛已成为贸易自由港,这使得当时许多国际贸易公司抢滩中山路,像汇丰洋行、德士古洋行、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等都在中山路南段的斐迭里街占据一席之地。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经济文化进入繁荣时期,步入鼎盛期的中山路成为青岛的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交通银行、实业银行等各类官办、私营银行、钱庄凭借着自己的雄厚实力在此立足。有关资料显示,1933年青岛有银行21家,有13家位于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有7家在中山路商业区的延伸范围即馆陶路、堂邑路一线;青岛的私营钱庄共40家,有30家位于中山路附近,中山路的金融商业中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此外,中山路还是老青岛的文化中心,以山东大戏院、中和戏院等为首的众多戏院、影院是老青岛人娱乐生活的聚集之地。
最初的“华洋分界”,造成中山路南北两段建筑风格的差异,也自然而然地将中山路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南段宽阔、疏朗,多欧式建筑,有着浓浓的异国情调,洋行、咖啡馆、酒吧、舞厅、旅馆鳞次栉比;北段则狭窄、拥挤,民族资本家的商号、传统小吃店及青岛早年特有的“平民院”多集中在此。
中山路的北段,是青岛品牌的沃土,许多本地的老字号也凭借着中山路及周边地区而日见其名
,如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天真照相馆、万宝金楼、福生德茶庄等众多商家,都借中山路的商业氛围而日渐突出。老青岛有段话:“身穿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其中提到了6家“老字号”,有4家在中山路上,而“春和楼”与“谦祥益”也都在中山路眼前。实际上,中山路上除了这些繁荣着老青岛商圈的老字号,就连狭小拥挤的街道、里院里也卧虎藏龙,老青岛市井民俗的发源地――劈柴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位于中山路北段西侧的江宁路,由3条长约50米的小街组成“人”字形,因最早卖劈柴的小贩聚居于此而得名“劈柴院”。上世纪30年代前后,这里由平房盖起了二层楼房,临街是店铺,后面为出租住宅,人气随之升温,一些说书唱戏的艺人也来到此地,逐渐成为青岛赫赫有名的“娱乐圈”――当时客居青岛的文人墨客中,有许多人来过此地消遣娱乐,此外,评词艺人葛兆洪、东路山东琴书艺人刘俊卿和刘俊霞、济南梨花大鼓名家谢大玉、河南坠子艺人胡桂红、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西河大鼓名家刘泰卿等都曾在此演出或居住,相声大师马三立及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单弦等京津艺人也

青岛中山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0-28
最近更新